第1133章 公私之弊

林源聽了這話,感覺就像是收到了鼓舞一般,便把自己接下來所做的事情都說了一遍,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弘揚中醫,絕不是說召開幾個座談會,把指示精神傳達一下就能夠完成的。

成規模成體系,把中醫所涵蓋的文化精髓用產業詮釋出來,讓老百姓和從事中醫的從業人員都從中受益,才能夠使中醫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大領導感嘆道:“是啊,任何文明的評判標準,人們是否接受容納是一個硬指標。如果沒有成規模的產業,何談興盛?就說我們國家的制藥產業吧,發展迅猛,簡直就是爆炸式的增長,如果中醫產業也能形成這樣的規模,相信就是中醫復興之日了。”

林源笑道:“請領導放心,中醫產業早晚會有那樣的一天的。有國家層面的支持,還有那麽多中醫人鼎力支持,這一天不會遙遠的。”

大領導沉吟半晌說道:“林源同志,你覺得由國家出面,組建一個大型的中醫國企產業會怎麽樣呢?”

林源聞言不覺一驚,要知道,國家出面搞出來的產業,可都是國民經濟命脈之類的產業。像能源,交通,通訊,金融,十足的壟斷,雖然國企的一些做法為人詬病,但不得不說,這些國企為國家的安全做出了極為傑出的貢獻。

國家要是組建一個從事中醫產業的國企,可以彰顯國家對於中醫的重視,可這樣一來,中醫的發展極有可能會走上彎路。

林源想了一下說道:“領導,中醫不同於其他經濟領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專業性極強的產業領域。組建國家控股的大型企業,就需要有相關專業知識人才。恕我直言,當今能夠搞明白中醫,還能有這樣超強管理能力的人才,確實是沒有。”

江紅樹沒想到,林源會這麽直白直接反駁大領導的想法。他不敢在這樣的場合下放肆,只能裝著膽子輕咳一聲,提醒一下林源,說話要婉轉。

林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認為,中醫產業領域,用當前成熟的企業管理機制運營,有些不恰當。

中醫的產業有其特殊的地方,符合當代法制環境的行業規範和管理規範,都沒有形成共識。這個時候投身到中醫產業的人,都是盲人摸象,在摸索中前行。

別看南河南陽中醫藥集散市場那麽大,這個市場目前所遵守的,是衛生條例針對中醫的暫行管理辦法,從業人員所信奉的,還是老輩流傳下來的一些行業規範和管理規範。

這個時候,強行用一套強制性的規範去管理,反而會造成市場的紊亂,甚至會讓市場無法適應而使得這個市場消失。

目前所參與到中醫產業市場的藥企,看上去規模挺大,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沒有一家是絕對從事中醫制藥的。

唯一一個只靠中成藥生產周記制藥廠,還是南雲周傳亭開辦的一個類似於加工廠之類的小廠子規模。

林源說到這裏的時候,語氣有些沉重。他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目前中醫市場已經隱隱有火爆的表現,所以各路遊資都想插進來分一杯羹。

實際上,在林源看來,這是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從林源所掌握的信息來看,目前的中成藥市場,以保健為目的的藥品類最為火爆,真正的像周記制藥廠那樣的在某個領域有獨特功效的中成藥,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無論是當前已經成為醫院備用藥的速效救心丸,還是小柴胡湯一類的中成藥,哪一種藥是能成為藥廠支柱產品的?

中藥在中醫領域中,其實只是個很重要的部分,中醫產業市場真的建起來,恐怕中成藥的產業,只能占到中醫產業的一半。

中醫流傳下來的各種為民眾服務的手段種類繁多,只要能夠發掘得好,各類別的中醫產業還能夠形成風格迥異的中醫產業市場。

如果組建國企,民間自發的從事中醫產業的主觀能動性不可避免就會被扼殺掉。因為國企是主要聽從行政命令的,對於市場的定位,以及發展的方向,還有市場的挖掘,始終是比不上民企那樣始終盯著市場的風向標那樣敏感何有進取精神。

話說到這裏,林源的意思很明白了,他是不贊同國企參與到中醫市場中來。

大領導想了一下說道:“公有有共有的弊端,林源同志,走私有市場這條路線,就能夠最大程度繁榮中醫市場麽?”

林源搖頭道:“私有路線也有私有路線的弊端。華夏市場目前還處於一種不成熟的狀態,跟風現象十分嚴重,往往一個有市場潛力的項目上馬,就會有大量的資本跟進,導致市場同類產品過剩,會嚴重幹擾正常市場秩序。”

“嗯,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林源同志,好像你們那個民間的杏林大會組織,就很不錯嘛。而且,由民間自發,到相關部門形成共識,在此基礎上形成行為規範,就是一項很值得實驗的改革模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