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還是想收購

有時候,看上去很理智的辦法,往往不是最佳的辦法。因為不管做什麽事情,都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林源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兩樣,一個是慈善,一個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中醫的精髓能夠展現在世人面前,讓華夏,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大眾,都能夠享受到中醫帶來的好處。

中醫是博大精深,在某些領域甚至要強於西醫。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醫本身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就拿診斷來說,從嚴格的理論分析,中醫診斷的正確率非常高,是要高於西醫的。因為人體的微妙變化能被訓練有素的中醫人敏感捕捉到,這些細節上的東西,西醫是無法做到的。

尤其是在提早發現問題,在病症還未在病人體內成氣候的時候提前預防治療,西醫是無法跟中醫相媲美的。

可這中間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中醫的診斷機制是建立在無數的經驗積累基礎上的。別說像林源這樣的望氣頂尖高手了,就是一般的能夠準確判斷出人體氣機陰陽變化的普通中醫人,培養起來所要花費的時間都是以十年為基礎時間單位的。

不可否認的是,當今時代已經進入到無比快節奏的時代,中醫所需要的紮實的基本功,需要精神上的磨練和物質誘惑上的考驗,已經成了所有中醫人避不開的一個理想和現實的選擇。

中醫本身就需要名師指點,更需要學徒刻苦鉆研,更需要一點天分,還需要十幾年的磨練的寂寞。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有誰會為了真正學懂中醫而下這十幾年的功夫?更遑論有可能十幾年的功夫下了,最後還是沒搞明白中醫。

振興中醫,就要勇敢面對在新時代背景下從事中醫的人所要面對的諸多事情。振興中醫確實是個非常高大上的理想和目標,可為了這個高大上的理想和目標,要以付出一輩子清苦生活的代價,相信會有很多人選擇放棄。

實現一個理想和目標,不應該用道德綁架的方法,而是應該用現實的利益和必須存在的理由來引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

任何生命,都有追逐好的生存空間的權力。擁有著思想的人類,更不會脫離這個權力本身所代表的本能。

無論中醫有多美美好,如果不能給從業者帶來值得肯定的收益,那振興中醫就不是一個理想,而是一個空想。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林源認為想要振興中醫,就必須要回歸到中醫能夠帶給人們健康的本源上面來。

舊時代中醫能夠生存下來,靠的是其不可替代。不可替代這個性質,是所有能夠綿延下來的事物必須要具備的特征。

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無時無刻充斥著病痛,中醫那麽晦澀難懂,那麽不容易被掌握領會,就是因為中醫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所以,中醫才會一代代流傳,而且還被不斷完善補充,拓展出越來越多的領域。

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快捷方便的西醫,更符合人們快速解決病痛的願望。中醫需要十幾年的功夫才能出一個獨立進行坐診的大夫,而西醫則是只需要三四年的時間,就能夠把一個擁有一定基礎知識的人培養成為醫生。

西醫的壯大,並不是因為它的療效有多好,而是符合了人們在時代背景下的需求。

在西醫的沖擊下,中醫想要跟西醫分庭抗禮,就必須要延續其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中醫的不可替代,就在於它對於人體的判斷和具體的辨證施治上,要優於西醫。

有人會說,在惡性腫瘤和需要手術的病例上,中醫簡直就是一文不值。這樣的觀念實際上是錯誤的。

因為在中醫的眼裏,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是有資質的中醫,在惡性腫瘤還未形成的時候,就能夠準確判斷出人體有非常大的異常,能夠有非常有針對性的預防治療方案。

在預防疾病上,中醫是能夠甩西醫幾條街的。

有科學的態度審視中西醫,林源認為,兩者進行有效的互補,才是醫療領域的幸事。振興中醫,實際上就是讓中醫符合時代的潮流。

這種潮流,不是追,更不是復制粘貼一般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從中醫本身的特點出發,引進一些值得借鑒值得擁有的方法。借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拿來主義。

需要拿來的,非常之多,就像是這次跟伊娜所屬的戴維斯家族商談的義肢生產線,那是絕對要引進的。

中醫的發展,需要的是華夏整個醫療系統體系的大環境。如果不能在這個大環境之下謀取生存空間,就算是有再多的扶持政策,也就是爛泥扶不上墻的結局。

林源是特別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而要想獲得這個層面的支持,則必須是要為整個的醫療系統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