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扼殺蘇-27系列

江匯川和劉浩田的目光已經說明了一切,蘇-27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這款與美國F-15齊名的一代明機,是蘇聯航空工業的集大成者,毫無瑕疵的氣動布局,超強的空中機動能力,以及無論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都使其成為三代機中的佼佼者。

就算是在十幾年後的21世紀10年代,經過不斷改進的蘇-27系列戰機,依舊能夠令敵方喪膽,笑傲蒼穹,可以說蘇-27除了沒有隱身能力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經達到令人難以企及的程度。

若是這樣一款重型戰鬥機加入中國空軍序列,並融入到作戰體系當中,勢必會讓羸弱的中國空軍,登上一個新的台階,最起碼也能改變兩岸逐漸不對等的空軍實力,如此一舉多得的好東西,只要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放棄。

只是這樣一來,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的殲轟9就變得異常尷尬了,要知道殲轟9原本的定位就是多功能重型戰鬥機,只是由於發動機和機體材料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因此最大起飛重量才被限定在22噸左右。

不過相應的改進空間還是預留下來,本來想著等著航空技術日益進步,將殲轟9的性能逐漸提上去,最終達到30噸的重型水平,沒成想幾年過去了中國航空領域並沒有明顯的進步,加之中國與西方的蜜月期結束,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也紛至沓來,更使得繼續技術滋養的中國航空業雪上加霜。

原本借著“隱身門”國內航空業內專家還期盼著套弄點美國的先進航空技術,卻沒想到,以摩根為首的利益集團是履行了他們上位前的承諾,但所提供的不是如使用說明書一般的F-117的“技術資料”,就是曾經專供出口,早已停產多年的F-16/J79的設計圖紙,唯一對中國有點用也就是C-2“灰狗”式艦載運輸機和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全套資料了。

可既便如此,國內方面也不敢全數將這些資料全部用於實踐,因為誰都不知道美國人在其中留沒留什麽後手,不用多,只需一兩個小數點出現些許的變化,那就能讓好好的一架飛機,變成飛不起來的廢鐵。

所以相關的鑒別工作是必須進行的,可要將如此浩如煙海的技術資料完全甄別完畢卻是一件極為浩大的工程,因此美國方面所提供的航空技術說起來好聽,其實也只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很難對當下的航空困局產生推動作用。

對此,中國方面不是沒想過繼續借由“隱身門”給美方施加壓力,可一來美國開始重新調整亞太部署,對中國造成地緣壓力;二來開始大打T地區牌,令得中國不得不投鼠忌器,看著美國依然低頭交出所謂的“技術資料”,這邊也就見好就收,結束這場由技術而起的暗戰……

只不過這樣一來,中國航空業期盼已久的技術已經無從找落,殲轟9的改進也只能再次拖延,可現如今軍委首長有意引進蘇-27戰鬥機,那作為重型戰機培育的殲轟9遭到排擠勢必成為定局,要知道作為輕型機的殲10還能夠與蘇-27形成高低搭配,同為重型的殲轟9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加之出於性價比和維護成本的考慮,二選一自然成為必然。

這其中的道理可謂是明明白白,可盧嘉棟卻不甘心,這其中固然有他對殲轟9的深厚感情,以及保留整個研發團隊的決心,但更為重要的是,盧嘉棟並不想看到蘇-27系列如後世一般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並不是盧嘉棟對蘇-27有什麽成見,恰恰相反,從技術上講盧嘉棟甚至非常推崇蘇-27,特別是其後續改進的發展之路,很有借鑒和參考意義,但即便如此,盧嘉棟只要有一絲希望,也不想讓蘇-27如後世般蓬勃發展起來,原因無他,只因為俄羅斯及蘇霍伊設計局在後世的種種舉動實在令盧嘉棟不得不警醒。

眾所周知,蘇聯解體之後,蘇霍伊設計局與其他蘇聯軍工企業一樣,陷入困境之中而不能自自拔,不過照比其他軍工企業幸運的是,蘇霍伊設計局手上有一件拳頭產品,那便是蘇-27戰鬥機。

而當時的中國在戰略南移之後,深感自身空軍實力嚴重落後,於是便將目光投向動蕩不已的蘇聯,並最終屬意蘇-27,中國的巨額軍火訂單對俄羅斯和蘇霍伊設計局來說,無異於是天降甘霖。

不但令俄羅斯保住極為珍貴的重型戰機生產線,也讓蘇霍伊設計局從困境中掙脫出來,逐步成長為俄羅斯軍火巨鱷,然而拿著中國給的救命錢,緩過勁兒來的俄羅斯和蘇霍伊設計局,並沒有因此而感念中國的好。

在交付合同上的蘇-27基本型後,便在後續機型上大做文章,特別是涉及到戰機核心的發動機方面,更是苛刻到了極點,這也讓中國在資料不健全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逆向工程技術,對AL-31渦扇發動機進行測繪,導致中國發動機計劃大大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