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伊拉克即將發動戰爭

布京最終還是被盧嘉棟說服了,以蘇聯武器裝備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的身份,擔任東北重型工業集團的中間人,負責聯系蘇聯國內的航空設計局,共同進行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計劃,為此,盧嘉棟提供了部分殲8Ⅱ戰鬥機的部分資料;

之所以拿出這款前些年還沒國內一致看好的主力機型為基準原型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海空軍裝備體系的變化,導致原本以高空高速見長的殲8Ⅱ戰鬥機已經失去原有的價值。

中蘇南海一戰不但捍衛了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主權,也讓具備多用途能力的殲轟-9就此脫引而出,雖然有關參與方在事後都選擇了低調處理,沒讓殲轟-9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但在中國軍方眼裏,殲轟-9無異於成為不可多得的殺手鐧。

而隨著海空軍部隊毫不猶豫的選擇殲轟-9,東北重型工業集團前身,東北航空所研制的殲殲8Ⅱ戰鬥機便失去了裝備的價值,哪怕是曾經列裝的機型,也將逐步被殲轟-9或者西南所的殲-10所取代,如此一來東北航空產業便不可避免的陷入萎縮。

即便在盧嘉棟等人的努力下,通過研制“獵鷹”防空導彈系統,將整個東北軍工產業的頹勢扭轉過來,可在航空制造業方面卻毫無進展,就算用大筆資金維持生產線的初步運轉,可要是沒有型號來支撐的話,相關的工藝將會流失,好不容易培養的產業工人也會變得生疏,到最後國家耗時數十年營建起來的航空生產線,將徹底淪為冰箱、洗衣機的傳送帶,徹底失去其原有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盧嘉棟一早便打起殲8Ⅱ的注意,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東北重型工業集團對殲8Ⅱ戰鬥機的技術狀態和生產工藝更為熟悉,殲7固然也不錯,可東北重型工業集團並沒有實質性的進行生產,單單的參考並不足以令其快速上手。

其次,殲8Ⅱ曾經參與過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和平珍珠”計劃,雖然後來因為殲轟-9的橫空出世以及其他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和平珍珠”計劃最終不了了之,不過整個計劃對殲8Ⅱ的改裝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至少在可行性上東北集團不用擔心,至於改裝方案,相關單位的心中也非常有數。

然而就是在如此有力的條件下,盧嘉棟卻始終沒有上馬殲8Ⅱ的改裝計劃,不是因為資金缺口大,也不是政策上過去不,最重要的還是航空產業鏈當中幾個核心技術工藝無法完善所致。

早在研制殲轟-9和高新機期間,盧嘉棟便著手實施航空產業鏈的整體升級,所取得的效果也很明顯,殲轟-9和高新機的研制完成便是最好的證明,只不過完成不等於成功,雖然兩款機型在南海上空出進了風頭,可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也同樣嚴重。

最為突出的便是發動機問題,兩款機型的航空發動機都帶有濃重的英倫血統,整套工藝也得到英國方面的支持,不過中國在這方面的底子實在太薄,想要一下子吃透人家數十年積累起來的技術和經驗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在89年後,由於美國的壓力,英國也不得不終止相關的技術輸出。

使得唯一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來源也就此中斷,致使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陷入困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發動機的壽命太短,只有不到200小時,故障率也非常高,空中停車屢有發生,甚至還出現飛機失事的惡性事故。

究其原因還是航空發動機的相關材料和生產工藝不過關所致,與其類似的還有機體、起落架、結構支架等等,所有情況疊加在一起,致使兩款機型的使用壽命極短,返修率出奇的高。

盧嘉棟對此也是憂心忡忡,他雖然是個穿越者,卻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他清楚軍工技術和發展脈絡,可對其他工業制造領域卻知之不多,也正因為如此,想要短時間完成中國軍工產業鏈的升級計劃,敞開懷抱對外學習便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因此盧嘉棟才把目光從勢力日漸膨脹的西方,轉到日暮西沉的蘇聯,不管怎麽說作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航空工業可謂是世界領先,米格設計局的米格29堪稱輕型戰鬥機的典範,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絕對是重型戰鬥機當中的翹楚,而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堪稱西方頭頂上的噩夢。

在這些經典型號的背後,則是蘇聯數十年的積累與技術總結,哪怕是當下國力日衰,日薄西山,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很多值得中國學習借鑒的地方,更何況東北重型工業集團所屬軍工廠大部分是50年代蘇聯援建廠,很多工業流程和生產習慣與蘇聯很相近,雙方合作起來也不存在銜接困難,從而能夠迅速高效的培育出成果……

所以,盧嘉棟才會主動的約見布京,就是為了在蘇聯解體之前打下這根釘子,至於效果如何,盧嘉棟並不擔心,因為他相信隨著布京地位日益加深,這顆釘子早晚會成為一根撐起俄羅斯的鋼鐵立柱,而中國也必然會因為這跟鋼柱的形成,獲得前所未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