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反隱身技術

關於米波雷達,盧嘉棟自從進入到這個實驗室裏,已經提了整整三次,如果第一次第二次是一種無心之舉,那麽剛剛所說的這一次就值得人深思了,童文烈和宋曉旭都是頭腦聰慧之輩。

自然能聽得明白盧嘉棟話中的含義,特別是宋曉旭,他本身就是軍工電子和雷達方面的專家,再加上一段時間對反隱身技術的探索以及盧嘉棟那句在“波長上下下功夫”的提醒,眼睛頓時一亮,不禁難以置信地叫道:

“米波雷達?難道米波雷達就能對隱身目標實施探測?”

童文烈也是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甚是疑惑的皺眉說道:“是呀,米波雷達探測精度低,抗幹擾能力差,反應速度慢,已經逐步被新一代短波雷達所淘汰,就算有所應用,也大部分部署在二線部隊,就是這樣一種低端產品,怎麽可能應對得了隱形飛機這種跨時代意義上新式裝備?”

童文烈不愧是防空導彈系統的專家,對於相關雷達也是掌握的及其精熟,而他所說的也並沒有錯,米波雷達作為第一代雷達,最早出現在二戰時期,不過隨著電子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米波雷達精度低,易幹擾,體型大等缺點便暴露無遺。

很難與精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以及機動性更好的短波雷達相抗衡,也正因為如此,進入七十年代以後,不少國家都把米波雷達淘汰,換上技術能行更好的短波雷達,所以在當下米波雷達早已成為一種落後的代名詞,淘汰報廢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又怎麽可能成為隱形目標的首選體制呢?

正因為如此,童文烈簡直不敢相信,本著對項目高度負責的態度,他直截了當的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而坐在一旁的宋曉旭再瞧了瞧身邊的童文烈,又看了看對面的盧嘉棟,緩緩的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童文烈的看法……

對於童文烈與宋曉旭的反應,盧嘉棟並沒有感到意外,在對隱身戰機了解還未透徹的當下,說一款即將被時代淘汰的老式雷達,能夠對付世界軍工技術最頂尖的隱身戰機,任誰聽起來都跟笑話差不多,這就好比用20世紀30年代的福特汽車,跟21世紀的瑪莎拉蒂飆車一樣,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档次。

所以盧嘉棟只是笑了笑,並沒有一味的把自己的觀點進行強行灌輸,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即便盧嘉棟把東西強行施加給他人,效果也不會很好,畢竟武器裝備的發展靠的是眾人的齊心協力。

而不是他一個人的單打獨鬥,雖然在某些方面他依靠穿越者的身份,能提出一些先見之明,但充其量也不過是讓武器裝備的發展少走一些彎路,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像童文烈、宋曉旭這樣基礎紮實,學術嚴謹的軍工專家去研究和創造……

因此盧嘉棟更希望他們能夠掌握核心的原理以便日後創造,而不是知道結果,只會悶頭制造,所以盧嘉棟並沒有著急解釋,而是抽出一張紙,在上面刷刷點點畫了幾個數值列表,隨後又拿起一旁比例不太協調的F-117模型,看了一眼面前的兩個人說道:

“知不知道什麽是雷達威力?”

“雷達威力是指雷達在設定條件下檢測到目標的最大距離,它是衡量雷達性能的最基本指標!”

這個雷達學內最基本的原理顯然難不住宋曉旭,幾乎是張口即來,而這也讓盧嘉棟點頭說道:

“說得沒錯,雷達威力就是檢測雷達探測距離的基本指標,這裏的設定條件主要指雷達的工作模式、發現目標的檢測概率、虛警概率,目標的雷達探測反射面積:即RCS值,以及該數值的起伏特性,雷達的作用距離主要取決於發射功率、接收天線孔徑和發射天線增益,其基本公式是……”

說著盧嘉棟在紙上快速寫下一個數學方程公式,一旁的宋曉旭看到這個公式後,沉靜的目光中忽然泛起一絲為不可查的波瀾,似乎是想到什麽,就好像是觸碰到阻攔他的窗戶紙,已經隱隱的看到其上模糊的碩果,然而卻始終無法突破,不由得皺起眉頭,一邊沉思,一邊聽著盧嘉棟的講述: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知,雷達威力與目標類型設定有關。早期預警雷達多以RCS值在50平方以上的大型轟炸機類型目標,以及RCS值在3~5平方的中小型戰鬥機為設計參照;

不過當下我們所研制的雷達,增加了隱身目標以及巡航導彈等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目標的探測功能,所以我們的參考數值也會相應降低,最起碼RCS值在1平方米,甚至還要低到0.1平方米以下,既然確定了理論方向,那剩下的就是要找,哪些方面是影響RCS值與探測距離的……”

“雷達波波長!”沒等盧嘉棟把話說完,宋曉旭眼睛便明亮起來,幾乎脫口而出,不過旋即神情再次黯淡下來,落寞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