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彈箭共架”發射技術(第2/2頁)

盧嘉棟在台上就“彈箭共架”發射技術侃侃而談,台下,一眾軍工方面的領導和專家伏在桌案上奮筆疾書,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好似乖乖學生一般,盧嘉棟說什麽,便記什麽,就比如現在的宋仁明,就把比放在本子上,雙手環抱胸前,盯著空白頁面上“彈箭共架”四個大字,略顯花白的眉毛漸漸蹙成一個“川”字,待到盧嘉棟話語稍停的間隙,便開口問道:

“‘彈箭共架’發射技術這個想法是不錯,但怎麽實現?既然火箭的定向管已經固定,就算能夠拆解和更換,那所需的人力和後勤方面的壓力絕對不是個小數,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火箭彈填裝都是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

如果再算上拆卸定向管,工作量之大簡直不敢想象,在講究快速實施大火力打擊的現代戰爭中,要是無法解決後勤方面的快速換裝能力,單單只強調實現多種口徑的發射優勢,我覺得這種思路的意義並不大!”

宋仁明的這番話無異於一盆冬日裏的冷水,劈頭蓋臉的將眾人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盡數澆滅,可既便如此,與會的領導們卻沒有一個站起來發怒和反駁,因為宋仁明說得沒錯,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正的面對面的戰爭也是一樣,從古代橫掃天下的騎兵,到近代的坦克裝甲車輛;從“閃電戰”的創立,到“大規模縱深”作戰理論的實踐,快速和機動永遠是戰爭的基調和主旋律,火箭炮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短短數十秒鐘,就能完成齊射,將成百上千枚火箭彈,化作猛烈的暴風驟雨,把敵人的陣地化作一片火海,其威力之大在常規武器當中罕有人比,以蘇聯最為知名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為例。

一個營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通常是十八門),一次齊射可以發射720枚火箭彈,其威力相當於二十個營,360門D-30型122mm榴彈炮的齊射威力,然而如此為例巨大的武器裝備卻又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再填裝問題。

普通的身管火炮在發射完畢之後,直接拉開炮栓就可以實現再填裝,但火箭炮在發射結束之後,卻沒有這般簡單從容,在火箭炮完成齊射後,最起碼要對灼熱的定向管冷卻,之後要彈藥開箱、擦油、結合引信等一系列流程。

然後才能將一枚一枚的火箭彈填裝到定向管裏,至於連接導線,重新瞄準等等不一而足,整個過程即復雜,又繁瑣,對於炮兵的體力消耗十分巨大,至於時間少的要四十多分鐘,多的則要超過兩個小時,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極容易被地方的反擊火力打擊。

所以火箭炮在發射時壯觀無比,但在高烈度戰爭當中卻和一錘子買賣差不多,打完一次之後,很少再有機會打第二次,霍拉姆沙赫爾戰役當中,火力急襲伊拉克BM-21“冰雹”122mm火箭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在場的人可都是軍工方面的老鳥,很清楚普通的傳統火箭炮在最簡單的再填裝問題上,都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困境與無奈,要是為了實現共架發射,而進行頻繁的定裝管的拆卸重組,那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力必然會成倍提高,所遭受的攻擊的幾率也會成倍增加。

甚至有可能這邊還沒更換完,作戰行動便結束了,如此一來,這個看上去華麗無比的“彈箭共架”發射技術其實際效能的確並不是很大,想到這裏,會場內的人無比停下筆,疑惑和質疑的目光猶如一道道閃亮的聚光燈,瞬間將講台中央照得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