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上京城

1980年6月3號,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鋪在綠油油的田野上時,一台黑色的“前進”蒸汽機車,帶著“呼呼”的轟鳴,噴吐著濃密的煙塵,奮力的牽引著身後十幾列綠色的車廂,沿著筆直的鐵路線,向著前方已相距不遠的目的地——北京,急速的奔馳而去……

在這列火車尾部的硬臥車廂內,盧嘉棟揉了揉略顯疲憊的面龐,隔著車窗望著外面無邊的原野,微微有些出神,盧嘉棟是三天前接到的總參裝備部的緊急命令,讓他即刻前往北京總部。

萬山廠本來就是受總參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雙重領導的軍工廠,整個體制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接著這樣突然而又緊急的命令,萬山廠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將盧嘉棟的車票和其他必要的手續準備好,而盧嘉棟在穿越前就是一位現役軍人,對於軍令如山這句話早已深入骨髓,所以在得到這份命令後也便匆匆收拾了下行裝,拿上廠裏為他準備的臥鋪車票,便踏上北上京城的路!

80年代初中國的民航業還不是很發達,長途遠行的主力軍自然是由響當當的“鐵老大”一肩扛起,不過這時候的鐵路上運行的列車基本上都是老式的蒸汽機車,稍先進一點兒的內燃機車連影子都看不到,速度有多快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即便如此一張進京的火車票也是很難得到,其手續之復雜讓後世穿越而來的盧嘉棟一聽就頭疼,好在萬山廠作為軍工廠與鐵路部門有著密切的業務聯系,再加上廠辦對此類出差事宜的程序輕車熟路,所以沒費多大勁兒就搞到了進京的火車票,而且還是最為緊俏和難得的臥鋪票!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對於那些經常出差的人來說,能躺在臥鋪車廂內完成一路過來的旅程可謂是無比舒服和愜意的事,不過盧嘉棟卻沒有覺得有什麽舒服和愜意的,只感受到列車巨大的噪音,慢吞的速度以及無休止的震動和悶罐車廂內渾濁的空氣,就這樣盧嘉棟在火車內熬了三天三夜,迎著早晨初升的太陽,總算要到達目的地了!

看著窗外綠油油的田野漸漸被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所取代,盧嘉棟心中不由得帶著一絲解脫的感嘆道:

“總算要到了!”

想想這三天的煎熬即將結束,盧嘉棟不由得精神起來,可隨即他的眉頭不由得輕輕跳幾下,剛剛精神的面龐被一層困惑所籠罩,而這樣的困惑自打接到這份命令後,便一直縈繞在盧嘉棟的腦海中,那就是如此匆忙的將自己調往總參總部到底有什麽新任務?

這方面命令上並沒有說明,對此萬山廠內部均覺得此次盧嘉棟被召到總部,必然是參與一項重要的武器裝備研制項目,其實不只是萬山廠的人,就算是盧嘉棟本人也這樣想過,畢竟在同時期國家有幾個重點的武器裝備項目在進行緊鑼密鼓的研制當中,很有可能把自己調過去參與研制。

不過盧嘉棟除了這個普通人都能想到的慣性猜測外,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有另一番不同於常人的推斷,那就是此次調往總部可能不是為了武器裝備的研發,而是為了對外軍售,盧嘉棟之所以會如此猜測。

是因為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軍工專家,他深知在這個時間段上蘇軍已經深陷阿富汗,巴基斯坦為了支持阿富汗抗蘇武裝,在全球采購武器裝備,而其中作為有著傳統友誼的中國,更是成為巴基斯坦重要的采購對象,所以向中國提出武器裝備的申購請求,而這也成為中國開啟大規模對外軍售的先河。

而盧嘉棟曾經被借調到總參第八對外聯絡辦公室,參與過幾次對外軍售談判,並與布洛姆貝格達成數百萬美元的銷售協議,可以說有著豐富的對外軍售經驗,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盧嘉棟覺得自己調往總部很有可能會被安排參與對巴基斯坦的軍售當中去。

想到這裏,盧嘉棟望著外面一排排疾馳而過的平房,不由得自言自語的感慨一句:“如果真是這樣可就好了!”

從盧嘉棟的內心來講,他更希望是對外軍售,要知道他現在主抓的新型火炮項目遲遲得不到國家立項,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資金,國家的資金就那麽點兒,就算勒緊褲腰帶也無法彌補巨大的缺口,解決資金的來源只能尋找新的來源。

而對外軍售就是最好的開源方式,之前跟布洛姆貝格的軍售基本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打小鬧,想要真正的賺錢還是要進行國與國的大宗交易,這樣才能做到裝備銷售、後勤保障、人員培訓以及後續發展等一條龍式的銷售,如此才能得到源源不斷且數額巨大的鈔票!

有了這樣龐大的資金注入,別說是自己主抓的新式火炮項目,就是其他急需的裝備項目也可以得到發展,一些歷史上因為資金問題而下馬的好項目也可以得到延續和發展,而這樣的大宗軍售正好可以從巴基斯坦找到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