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材料的難題

見到盧嘉棟和趙如松關系如此融洽,那些質疑兩人將會出現矛盾的傳言在鐵的事實面前自然是不攻自破,轉眼的功夫便煙消雲散,當然也有好事者見到兩人如多年老友般的關系,感到非常好奇,都覺得盧嘉棟和趙如松如此要好很是不可思議。

於是這份強烈的好奇很快便轉化為十足的動力,而這些搞技術研究的人又特別的嚴謹細致,關於盧嘉棟和趙如松見面和交流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曾放過,很快關於盧嘉棟和趙如松那晚在資料室的情景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而當人們得知真相後,在驚嘆兩人對火箭筒技術研究如此深入的同時,更對盧嘉棟那超前的眼光和紮實的技術水平表示由衷的欽佩,而這也觸發了團隊內的研制人員深深思考,盧總師和趙教授都已經把問題想得那麽深入了。

可是他們自己還停留在如此膚淺的境界,再這樣下去,還怎麽跟得上盧總師的思路,還談什麽為國防軍工貢獻力量?由此,在不知不覺中一股多學習,勤思考,肯專研的風潮在便攜式火箭筒的研制團隊內悄然興起……

當然盧嘉棟和趙如松對別人的看法是不太在意的,哪怕是郭青山在事後跟兩人述說了經過,但是無論是盧嘉棟還是趙如松也都是一笑了之,不過對於這股悄然興起的學習風潮,盧嘉棟卻稍稍感到有些意外。

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成為了榜樣,但即便如此盧嘉棟對此還是表示歡迎和支持,因為在他看來,在這股風潮的帶動下以及趙如松這樣重量級的專家學者的加盟,便攜式火箭筒的研制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實際情況也如盧嘉棟所預料的一樣,如果說趙如松沒有加入團隊之前,便攜式火箭筒的研制只能用步入正軌來形容,那自從他加入之後,研制的進程就得用走上快車道來描述了,盧嘉棟依靠著後世的先進知識和超前的眼光,思維更加有創造性;

而趙如松曾參與過多項武器裝備的研制工作,對各項軍工技術都造詣頗深,理論知識更紮實一些,兩人的合作可謂是相輔相成,很快便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再加上研制團隊內眾人的努力,便攜式火箭筒研制進程大大超出預期。

在彈藥方面,以胡慶華為首的彈藥研制組,重新制定了溫壓彈的研制方案,按照盧嘉棟制定的戰術指標,將原來的液體燃料劑改成固體,這樣可以使燃燒更加充分持久,殺傷力也會成倍提高,除了溫壓彈在穩步推進之外,單兵多用途爆破彈和串聯反坦克破甲彈也進入論證設計階段。

在發射筒方面,經過盧嘉棟的反復權衡,和趙如松不斷的試驗和摸索,最終將火箭筒的發射原理確定為封閉式平衡拋射原理,即利用發射時向後拋出與戰鬥部相同的平衡體,來抵消後坐力,來實現平衡發射,而當這一切都在順利進展,便攜式火箭筒也即將呼之欲出時,盧嘉棟和整個研制團隊卻遇到了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材料……

深夜,G軍區招待所,盧嘉棟的辦公室內,整個屋子煙霧繚繞,無論是盧嘉棟還是郭青山都在一口一口的抽著,就連一項煙酒不沾的趙如松此時也向盧嘉棟要了一支點了起來,一邊忍受著咳嗽,一邊悶悶的抽著。

而坐在他們對面的秦景斌卻沒有如其他三人吸著煙,可是從他的神情和臉色卻能看出,他的臉色並不其他三位好多少,甚至顯得更加疲憊,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拿起手中剛剛得出的數據資料,用他那熬紅的雙眼看了看,然後揉了揉有些發緊的臉頰,對著面前的盧嘉棟等人說道:

“咱們這款便攜式火箭筒如果按照目前的設計思路,采用封閉式平衡拋射原理的話,發射時高壓火藥燃氣將封閉在發射筒內,因此發射筒不僅要承受膛內火藥燃氣的巨大壓力,還要承受推動戰鬥部和平衡體前、後運動的前、後活塞到達筒口撞機變形環產生的巨大制動力,這就要求咱們的發射筒要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保證發射安全!”

說著,秦景斌把手中的資料放到面前的桌子上,臉色更是變得嚴肅異常,通紅的眼神裏透著無可奈何的神情,言語之間更是充滿了濃濃的低落:

“可是……可是……可是咱們的玻璃鋼根本達不到這樣的強度要求,按照咱們目前的材料水平,如果要實現正常發射,只有用鋼材來加強!”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辦法?我記得咱們還是有玻璃鋼的制備技術和生產工藝的,怎麽會……”聽了秦景斌的話,坐在他對面的趙如松臉上閃出一絲激動,進而站起身來,緊緊盯著面前的秦景斌,可隨即臉上的那份激動卻被那種無奈、憤恨和失落的交雜情緒所取代,然後一屁股坐回原處,嘴裏便頗為不甘心的喃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