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潮起雲湧

當然不僅僅是華納兄弟。

事實上,昨晚的派對就可以窺見整個好萊塢的風起雲湧。派對結束還不到十二個小時,柯爾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了暗潮洶湧的壓抑和躁動,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粉墨登場。

首當其沖的華納兄弟,無疑誠意十足,不僅僅是帶來了“本傑明·巴頓奇事”的項目,十億美元打造DC宇宙的野心更是驚世駭俗。由此可見巴裏·梅耶的殺伐果決和冷靜客觀,雖然過去一年時間裏,華納兄弟屢屢和混沌影業正面碰撞,即使說是不共戴天之仇也毫不過分;但目睹了“狂暴之路”的成功之後,巴裏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在“鋼鐵俠”傳聞沸沸揚揚的情況下,主動出擊,伸出橄欖枝表達了和解意向之余,同時還開始謀求DC宇宙所蘊藏的龐大利益——尤其是在“超人歸來”剛剛經歷了雪崩式慘敗的情況下,這份勇氣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華納兄弟能夠統治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絕非運氣。無論是當初從西洋鏡影業手中買斷“哈利·波特”改編權,還是今天憑借著蛛絲馬跡對DC宇宙做出的提前預判,都表現出了超乎其他競爭對手的睿智。即使進入第二個十年之後,由於“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結,華納兄弟被迪斯尼完成了反超,但他們在六大電影公司之中依舊穩居前三位,巴裏居功至偉。

這一次也是如此,面對“第七玩家”混沌影業的崛起,華納兄弟是第一個試圖打壓的,同時也是確定崛起勢頭無法阻擋之後第一個試圖合作的。不是袖手旁觀,不是冥頑不靈,而是將利益放在了首位,及時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如果華納兄弟和混沌影業合作開發DC宇宙,最大受益者是誰?當然不可能是混沌影業。

正如蘭斯所料,“本傑明·巴頓奇事”的邀約,更多是表達一個合作的意向和友好的態度,本質意義並不在於真正的合作,華納兄弟醉翁之意不在酒,DC宇宙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因為“本傑明·巴頓奇事”的改編權和發行權都握在派拉蒙手中。

比起華納兄弟來說,派拉蒙始終都是積極主動的一方,布拉德·格雷與蘭斯的交情更是領跑其他五大電影公司。與華納兄弟不同,派拉蒙是真心希望“本傑明·巴頓奇事”由蘭斯來執導並且出演,布拉德接手了風雨飄搖的派拉蒙,現在他們面對著重重困難,資金也是捉襟見肘,為了躲避風險,他們不得不把一些大項目拿出來合作拍攝,“本傑明·巴頓奇事”就是其中之一,這部以“阿甘正傳”為目標的作品,投資成本就高達一億五千萬,而後續宣傳費用也是五千萬起跳,所以,他這才不得已地找到了華納兄弟。如果這個項目可以找到蘭斯掌控,那麽派拉蒙就將長長地松一口氣,巴裏昨晚與蘭斯的交談,布拉德也是心中有數的。

不過,憑借著布拉德和蘭斯的私交,他親自上門肯定比巴裏更加有說服力,但他卻沒有,原因很簡單,派拉蒙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必有所求——“碟中諜”系列,還有“星際迷航”系列。

前者自然無需贅言,湯姆·克魯斯領銜的經典系列,雖然今年第三部票房不盡如人意,但派拉蒙還是不希望輕易放棄,湯姆和韋德的試探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蘭斯願意接受,第四部的啟動不是什麽問題,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布拉德顯然更加傾向於後者。

“星際迷航”最初起源於一套電視劇,開播於1964年,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之後,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雖然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頗為陌生,但在北美,這卻是足以和“星球大戰”相媲美的科幻作品。

在過去這些年,“星際迷航”先後兩次以系列作品的方式被搬上電影大屏幕,第一次是1979年到1991年,一共六部電影,其中第二部和第四部都被譽為值得載入史冊的佳作;第二次則是1994年到2002年,一共四部作品,作品的票房成績都尚可,但影響力卻大大削弱,遠遠無法和之前相媲美。

2002年的“星際迷航10:復仇女神”,北美票房僅僅只有六千七百萬,令人大失所望,所以派拉蒙暫時擱淺了該系列。

但是現在派拉蒙卻重新找到了掌舵人——蘭斯。“狂暴之路”被稱為是末世史詩,比“星球大戰”還要更加氣勢恢宏、發人深省、天馬行空,僅僅只是第一部作品,就已經讓人們對於廢土末世產生了無數期待和幻想,如此盛況,三十年之後又一次見到了。如果蘭斯可以執掌“星際迷航”,肯定可以讓該系列重新煥發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任何人都不行,但只要是蘭斯,似乎一切不可能都可以轉變成為可能。這種強大的信念,正在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信仰,如此高度,即使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即使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即使是喬治·盧卡斯,即使是詹姆斯·卡梅隆,都沒有能夠達到。但現在,蘭斯就正在觸摸這種難以置信的境界,無論是專業口碑,還是商業票房,無一敗績的神話為蘭斯帶上了神秘的光環,更不要說“狂暴之路”摧枯拉朽的戰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