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烏雲消散(第2/2頁)

愛德華·諾頓則是直言不諱,尖銳地把矛頭指向了那些男權至上的保守派人士,“我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但事實上,我卻不尊重他們對人性的蔑視和忽略。去年天主教孌童案的爆料,至今歷歷在目,現在他們又拒絕承認女性的地位,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宗教信仰。上帝熱愛每一個子民,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宗教信仰不應該成為某個特殊團體、甚至是某些特殊對象用來滿足自己私利的工具。這才是整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

比起湯姆來說,愛德華的這番言論更加深刻,也更加沉重,真正地將隱藏在這場爭議背後的社會問題挖掘了出來。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愛德華的底蘊,他不僅僅是一名演員,耶魯大學的學歷可以從言談舉止之中體現出來。

凱特·布蘭切特也選擇了挺身而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女性的地位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許多人都認為,我們已經得到了我們應得的。但事實上,我們沒有那麽貪心,我們僅僅只是在爭取屬於我們應得的,不要太多,也不準太少。”凱特的言辭並不犀利,但談吐之中還是帶著一種強大的氣場,讓人無法忽略,“這次的爭論之所以會起來,我想根本原因就在於,性別歧視依舊存在,在這場戰爭中,我們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無論是那些男權主義者,還是女權主義者,都是如此,我們試圖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卻尋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法。也許,蘭斯在‘狂暴之路’中的嘗試是值得參考的。”

這才是真正的控制力,不動聲色之間就把“狂暴之路”再次推了上來,凱特對蘭斯的力挺在輕描淡寫中就體現了出來。

梅麗爾·斯特裏普作為業界最為頂尖的女演員,她的話語自然分量不同,毋庸置疑,她也站在了蘭斯的身後,“我始終沒有發表言論,就是因為我覺得這次的事件太過荒謬了。蘭斯的這部作品我已經觀看過了,我完全看不出來現在爭議的焦點,我唯一看到的就是:平等和自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的,同時也是美國建立的基石。我想,蘭斯說得對,什麽樣的眼睛就會看到什麽樣的內容,也許,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梅麗爾的強大影響力體現在她無與倫比的實力與令人敬佩的專業之上,即使是學院那些冥頑不靈的老學究們,對梅麗爾也是敬重有加。後來人們不由調侃,只要是梅麗爾出演的作品,學院就一定會給予提名,甚至有人將梅麗爾戲稱為“毒瘤”,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談,但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梅麗爾在好萊塢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當梅麗爾都出列發言了,可以預見的是,好萊塢內部的紛爭將會出現決定性的轉折。

果然,隨後傑克·尼科爾森、羅伯特·德尼羅、妮可·基德曼、茱莉亞·羅伯茨、朱迪·福斯特、威爾·史密斯等一大波大牌演員都紛紛站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一時間,“狂暴之路”的支持者似乎無處不在——他們都在支持著同一個觀點,電影本身沒有立場,那些所謂立場都是人們的自我解讀、乃至過度解讀,“狂暴之路”的核心思想沒有任何問題,那麽這些爭議是否應該自我檢討呢?

籠罩在“狂暴之路”頭頂之上的陰雲似乎終於開始逐漸疏散,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洛杉磯時報”成為了第一個主動支持蘭斯的媒體,即使之前這份報紙給予了“狂暴之路”一百分的肯定,但人們還是十分意外“洛杉磯時報”的如此選擇——為什麽不等到“紐約時報”先發表言論呢?為什麽西岸的領軍人物居然再次對蘭斯表示了支持呢?

猜測紛紛擾擾,但卻沒有人真正地聯想到西岸霸主迪斯尼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