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宣傳玄機

廣告營銷、新聞宣傳這都是一門專業學科,其中涉及到的專業領域十分廣泛,即使學習到了博士課程也不見得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因為在實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著實太過復雜,必須根據個案來分析。

好萊塢商業電影的產業鏈已經逐漸發展成熟,宣傳體系也已經成型,但為什麽有的作品就能夠大紅大紫,有的作品卻又一敗塗地呢?當然,作品本身質量是重中之重,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最直觀的一個案例對比,2004年的“特洛伊”和2005年的“天國王朝”,兩部作品都是史詩巨作,同樣也都由頂尖巨星領銜,前者耗資一億七千五百萬,後者耗資一億三千萬,二者都稱得上是高額投資、野心勃勃,宣傳階段都手段盡出、轟轟烈烈,但上映之後卻都雙雙遭遇了慘敗,可結果卻頗為有趣,媒體綜評僅僅只有五十六分的“特洛伊”北美票房落腳於一億一千六百萬,而北美票房僅僅只有四千七百萬的“天國王朝”的媒體綜評卻有六十三分。

當然,不是說五十六分和六十三分就有天差地別,但不可否認的是,“天國王朝”的媒體口碑是勝於“特洛伊”的,可是雙方的北美票房卻著實是一個天一個地,巨大的落差讓人不敢置信。換而言之,作品質量的確與票房有所掛鉤,但卻不是百分百呈現正比的,這也就意味著,宣傳營銷對於商業電影票房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可為什麽“特洛伊”和“撒哈拉騎兵”幾乎是將宣傳發揮到了極致,卻依舊遭遇了崩盤式的慘敗呢?

蘭斯不是專業出身,自然無法解答。但是在他看來,撇開作品質量不說,宣傳方式、宣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說,“特洛伊”宣傳的重點是布拉德·皮特,那麽觀眾入場時自然想要看布拉德,結果卻發現布拉德飾演的阿喀琉斯不僅角色單薄,而且所有英雄光芒都被赫克托耳搶光了,明明是配角卻讓人根本喜歡不起來,自然大呼坑爹。

再比如說,“撒哈拉騎兵”的宣傳重點是馬修·麥康納和佩內洛普·克魯茲的愛情火花,觀眾自然期待著二者之間的化學反應,但撇開電影裏沙塵滾滾導致蓬頭垢面不說,電影裏佩內洛普的戲份卻少的可憐,大部分時間都是看著馬修一個人逞英雄,兩個人之間除了幾次英雄救美戲份之外幾乎就沒有互動戲份了,以至於結局在一起時顯得莫名其妙,讓人一頭霧水。

當然,這不是說,希望觀眾看到什麽就宣傳什麽,“阿凡達”就宣傳視覺特效,“特洛伊”就宣傳赫克托耳多麽英勇。宣傳從來不是如此簡單的,一來,有些東西即使宣傳了也不見得能夠吸引觀眾注意;二來,宣傳與劇透之間的平衡必須把握,如何在不泄露電影精彩部分的前提下展開宣傳至關重要。但至少可以說,宣傳過程中,電影公司需要將觀眾的期待值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後天”宣傳期間,除了視覺特效之外,“回家”這一個關鍵詞貫穿其中,喚醒了人們的情感共鳴;“罪惡之城”宣傳期間,藝術共鳴則是整個宣傳戰略的核心,不僅幫助人們理解了蘭斯的創作意圖,同時還對各個角色進行了補充,對觀影起到了輔助作用。

上一世“瘋狂的麥克斯4”可以說是好評如潮,從影評人到觀眾都是如此,但票房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為什麽?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業內人士,後來“作品風格太過邪典”成為了大家普遍認為的理由,但在蘭斯看來,“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也可以算是另類的邪典電影,卻創造了漫改電影歷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包括了票房、口碑和獎項,那麽“瘋狂的麥克斯4”為什麽就不能呢?

也許,改變宣傳方式和內容會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在蘭斯的記憶之中,“瘋狂的麥克斯4”宣傳重點始終集中兩部分上,一部分是湯姆·哈迪、查理茲·塞隆和尼古拉斯·霍爾特領銜的演員陣容,強調明星效應;一部分則是現場特效,強調視覺盛宴。

這種宣傳方式沒有錯,但也沒有新奇之處,基本和所有暑期档商業大片的宣傳手段如出一轍,在大片雲集、疲勞轟炸的氛圍之下,著實很難殺出血路。更重要的是,電影裏廢土世界的設定和濃郁的邪典風格,在宣傳過程中都沒有提及,表面看來是為了避免流失普通觀眾,但卻也錯過了提前喚醒觀眾興趣的時機。

這一點,“罪惡之城”就是最好的成功範例。

所以,蘭斯這一次打算劍走偏鋒,以另類的方式讓觀眾領略到“狂暴之路”這部電影的魅力。在避免提前泄露精彩片段的同時,又能夠將廢土世界的恢弘設定展現在觀眾面前,讓那些普通觀眾也產生興趣,乃至是走進電影院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