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碾壓之勢

首批評論,三十三家媒體,其中三十二家給予差評,媒體綜評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三十一分。

“撒哈拉騎兵”的首批評論遭遇了血洗,粗魯殘暴的場面即使放在“罪惡之城”的電影畫面裏也令人無法直視。

作為“撒哈拉騎兵”最有力的盟友,“洛杉磯時報”的評論顯得十分無奈,在不功不過的五十分掩護之下,他們表示,“布瑞克·埃斯納(Breck Eisner),迪斯尼現任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的兒子,曾經跟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學習了一段時間,在史蒂文監制之下執導過一集迷你電視劇‘劫持’,執導了‘撒哈拉騎兵’這部場面壯觀的恢弘作品,但顯然劇本應該更加緊湊一些。”

這篇短評裏一共就只有四句話,其中三句話都是在介紹布瑞克的身家背景,甚至把邁克爾·埃斯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靠山都搬了出來,但對於電影卻沒有給予太多的評價。如此一篇短評,足以讓人尷尬症犯了。

由此可見“洛杉磯時報”的尷尬位置了,仿佛每一個字裏都透露出“我編不下去了”的無奈和絕望。

對比之下,“舊金山紀事報”的七十五分高分就像是光滑額頭上那一顆油光發亮的青春痘,閃亮的紅色,發膿的囊腫,突兀的形狀,輕而易舉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我喜歡這部電影堅持在了自己愚蠢的水平上。”“舊金山紀事報”在評論之中簡單粗暴地說到,簡單言之,就是認可了這部作品的爆米花性質。

這一番評論也讓人無法反駁,它承認了電影的愚蠢,並且認為商業爆米花電影就應該如此愚蠢——輕松無腦、視覺刺激,所以達到了如此愚蠢的水平,自然值得贊賞。這是正確的說法,以一種讓人不愉快的方式。

可即使如此,“舊金山紀事報”也是孤掌難鳴,除了他們之外,最高評分是來自於“西雅圖郵報”的五十八分,除此之外所有評分都低於五十分,刺眼程度猶如海豚灣大屠殺,鮮血淋淋的場面不僅刺激,而且殘忍,以至於許多媒體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苛刻了?

“紐約時報”給出了二十分,“華爾街日報”則是十八分,“華盛頓郵報”二十五分,“紐約客”僅僅只有五分,“綜藝”十三分,“今日美國”四十分。

羅傑·埃伯特任職的“芝加哥太陽報”給出了三十分,他的評價也十分有趣,“任何一部有佩內洛普·克魯茲或者威廉姆·H·梅西(William H Macy)的作品都不會是一塌糊塗,而由克魯茲和梅西共同出演的電影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全部都是災難。”

如此評價,搭配三十分,還有兩顆星的推薦,羅傑的評價著實有趣,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在一片轟轟烈烈的差評聲之中,“撒哈拉騎兵”僅僅收獲了三十一分。必須承認的是,這部作品應該還沒有糟糕到如此地步,但想要收獲就必須有所付出。上一周,“罪惡之城”面臨了冰火雙重天的洗禮,九個零分至今都是一個重磅轟炸;所以這一周,輪到“撒哈拉騎兵”迎接屬於自己的評判了,只是可惜的是,它沒有像前者那般殺出一條血路,而是被徹底淹沒在了差評的海洋之中。

媒體綜評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爛番茄網、影院分數、IMDB也沒有寬容的跡象。

爛番茄網的新鮮度僅僅之後百分之三十八,而媒體評分也只有四點一分,整體情況與權威媒體保持了一致;影院分數則是一個“C”,勉強及格了,卻讓人開心不起來,因為爆米花指數只有百分之五十一,如此評價對於觀眾來說已經可以說是到達谷底了。

IMDB的分數目前只有不到兩千人打分,這著實太過淒涼了,網友們就連吐槽的興趣都沒有,打分人數遠遠低於預期,這也意味著“撒哈拉騎兵”此前的宣傳都沒有能夠成功轉換,就連佩內洛普和馬修的愛情故事也沒有能夠撬動市場,全面慘敗。雖然只有不到兩千人打分,但“撒哈拉騎兵”的分數依舊不容樂觀,僅僅只有剛剛及格的六分,這分數……著實太過尷尬了。

北美市場一直遵循著一件事:爆點才是票房,簡單來說,極端比平庸更加容易出彩。

要麽贊譽如潮,要麽批判震天,這才是吸引眼球的手段。“罪惡之城”在十五個滿分和九個零分的加火攻擊之下,贏得了難以置信的票房數據;但“撒哈拉騎兵”卻在及格邊緣徘徊,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完全被卡在半空中,幾乎就注定了不久之後將被遺忘。

這對於西洋鏡影業、對於瑞恩來說,完全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即使瑞恩對電影的評分毫不在意,但看到如此評價,從媒體綜評的三十一分,到爛番茄的百分之三十八新鮮度,再到影院分數和IMDB分數將將及格,正當他以為事情已經不可能更加糟糕了,先是就又一次突破了他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