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形勢顛倒

羅傑的這篇影評視角頗為獨特,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對電影的結構、拍攝的手法等理論角度進行剖析,而是拋開了所有形式框架,深入電影的內涵,展開了分析討論,他不僅對“借刀殺人”贊不絕口,更是在文章末尾表示,“這是‘七宗罪’以來,最出色的犯罪電影,迷人而神秘,精彩而深刻!”

這篇名為“‘上帝之城’之後……”的影評,直接就將這部商業電影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令所有記者刮目相看。

誠然,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節奏控制和場面特效,吸引票房才是王道,從來沒有人關注電影的內涵;但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如何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始終是每一位電影創作者的最高追求。

當所有人都把“借刀殺人”當做一部商業電影來對待時,羅傑卻挖掘出了這部作品更加深刻的內涵,帶來了意外驚喜,這讓人們不由就聯想到了“上帝之城”的橫空出世。

今年夏天,蘭斯帶著“後天”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數據,這也引發了許多討論,不少人都認為,蘭斯在“上帝之城”裏展現出來的銳利和才華並沒有能夠延續下來,逐漸淪為平庸;而“借刀殺人”又是一部商業電影,這也意味著,蘭斯正式從獨立導演向商業導演轉型。這樣的情況在好萊塢屢見不鮮,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只是,蘭斯之前的根基太淺,沒有足夠的累積,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上帝之城”僅僅只是靈光一現而已,蘭斯很快就會淪為平庸,成為好萊塢類型導演之中普通的一員。

可是現在,“借刀殺人”卻顛覆了人們的猜測,事情頓時就變得有趣起來了。

如果說僅僅只是哈維爾的博客,人們並不會太過在意,畢竟那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哈維爾根本就不算是影評人,沒有任何權威性可言;但現在,羅傑卻以別樣的視角進行了解讀,送上了贊譽,表達了與哈維爾相似的態度,情況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很快,網絡上就形成了一股洶湧熱潮。

不少人都在哈維爾博客、羅傑網站底下回帖討論著:“借刀殺人”真的那麽出色嗎?

參加了首映式的觀眾紛紛站出來各抒己見,有人表示了贊同,認為電影不僅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而且思想內核更是上升了一個台階;有人表示了反對,認為導演太過注重形式化,反而讓電影丟失了商業電影的勁爆感;有人表示了困惑,對電影主題思想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還有一部分人表示了期待,他們錯過了首映式,現在對電影產生了好奇。

這些討論更像是資深影迷的交流,拋棄了外在因素,就事論事地對作品展開討論,和沉迷於遊戲的宅男對話一般,外人很難介入,所以,這番討論的熱度自然無法和“十二羅漢”相提並論,那些為帥哥美女尖叫的影迷們就足以完勝了。

但是這卻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注意,讓越來越多的視線朝“借刀殺人”集中過來;巧合的是,今天出版的各大媒體報紙也隱隱地遵循著相似的發展軌跡。

十二月三日,周五,僅僅一天之內就有兩百四十七家媒體對昨晚的首映式對決展開了報道,這也是近一個月以來,頒獎季第一次被搶走了光芒,幾乎三分之二的娛樂媒體都在關注著這場假期档的票房對決。

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十二羅漢”以摧枯拉朽的強大聲勢,在首映式對決占據了絕對優勢,但“借刀殺人”的劣勢如此明顯還是讓不少人十分意外——畢竟在此前的宣傳之中,派拉蒙和華納兄弟都是寸步不讓、針鋒相對,正是因為雙方攜手推動,這才使得這場對決制造了如此多話題、引發了如此多關注。可是現在,“借刀殺人”卻仿佛突然低頭認輸了,這確實是讓人措手不及。

兩百四十七家媒體之中,足足有兩百二十一家媒體都對“十二羅漢”首映式的盛況進行了報道,但卻僅僅只有一百零九家媒體對“借刀殺人”的首映式展開了正式報道。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加上報道“十二羅漢”的新聞之中順帶提及的篇幅,關於“借刀殺人”首映式的報道數量則是一百九十三家。

“群星璀璨,百名藝人抵達現場為‘十二羅漢’首映助威!”

“克魯尼+皮特+達蒙,瓊斯+羅伯茨,‘十二羅漢’延續強大陣容,來勢洶洶!”

“凱瑟琳·澤塔·瓊斯:喬治·克魯尼和布拉德·皮特之中,我選擇邁克爾·道格拉斯。”

“喬治·克魯尼與布拉德·皮特攜手出席首映式:兄弟情誼堅定不移。”

“史蒂文·索德伯格:打造一場群星狂歡的娛樂盛宴!”

“從‘十一’到‘十二’,凱瑟琳·澤塔·瓊斯、文森·卡索(Vincent Cassel)、布魯斯·威利斯的加盟,讓這場派對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