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批判盛宴

“精彩絕倫的視覺特效,緊湊有致的節奏控制,幽默風趣的台詞對話,高潮連連的情節設置……所有一切圍繞清晰明確的主線故事之上,快速推進,腎上腺素的爆發讓觀影過程變成了一種享受,僅僅只需要放松心情,投入這一場暑期盛宴!”

“綜藝”雜志的專業影評人邁克爾·卡滕巴赫(Michael Kaltenbach)給出了八十五分的巨大嘉獎,不僅是分數,還有評論,都可以看出他們對這部電影的贊賞。

整個好萊塢最權威的專業雜志分為兩大山脈,“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這兩本雜志的觀點不僅最為專業,同時也最集中地代表了業內人士的觀點。每一年在頒獎季之中,兩份雜志的意見往往能夠代表潮流走向,他們對於圈內專業人士的影響力也是最為強大的。

當然,除了頒獎季,暑期档之中人們也十分樂意參考這兩份雜志的意見。這一次,“綜藝”就給出了肯定的認可。

在深度評論之中,“綜藝”雜志表示,“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上帝之城’之中展現出了他對鏡頭銜接和節奏控制的天賦與才華,這一次在‘後天’之中,他則展示了對大場面調度和情緒掌控的能力。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後天’的發揮空間相對有限,施特雷洛果決地放棄了他所擅長的人文關懷挖掘,集中所有精力投入了節奏控制和全局調度之上,為觀眾展現了一副世界末日的宏圖,將恐懼與驚慌之中的絕望通過畫面滲透出來,視覺特效與劇情地完美結合,真正地為溫室效應的危害敲響了警鐘。

與此同時,施特雷洛對於細節的挖掘和勾勒依舊可以感受到他的出色之處,在相對薄弱的劇情主線之下,對政府的嘲諷、對少數族裔的關懷、對世界格局的暗示等等都在細節之中透露出來,幽默而睿智,這使得電影所營造的世界末日更加具有深度,也更加具有討論價值。

毋庸置疑地,‘後天’是一部成熟的、精彩的、令人歡愉的暑期作品。”

可以看得出來,邁克爾對“後天”的贊揚是全方位的,最後集中體現在了八十五分的評價之上,這對於一部爆米花商業電影來說,著實是十分難得的。不過,正如同觀眾對“後天”的評論兩極分化一樣,“後天”在影評人眼中自然也沒有能夠逃過毀譽參半的束縛,與“綜藝”針鋒相對的是,“好萊塢報道者”對電影則進行了嚴厲的批判。

“好萊塢報道者”的專業影評人米克·拉薩勒(Mick LaSalle)在評論之中表示,“甚至不要詢問我們是否應該把‘後天’當做一部值得認真討論的作品,因為它不值得,完完全全不要把它當真。”

如此簡單粗暴的評論幾乎是將“後天”推向了地獄,僅僅只有二十五分的評價,是首批評論之中的最低評分。雖然樂天派會說,至少還有二十五分,但如此分數,即使是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也足以令人側目。

“薄弱的故事情節幾乎可以說是支離破碎的,電影上半部分幾乎沒有任何情節可言——即使是一部災難電影,這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風暴、風暴、風暴,視覺特效猶如龍卷風一般將所有情節攪得粉碎,電腦特效狂轟亂炸地侵犯了大屏幕長達一個小時之後,總算是出現了一些情節可言,但緊隨而來的風暴、風暴、風暴又將所有故事打成了爛泥。

一句話總結‘後天’這部電影:災難來了,災難走了。”

米克幾乎是毫不留情地對電影進行了全方位地批評,就連蘭斯也沒有能夠例外。

“‘上帝之城’讓我們見證了一位天才導演的橫空出世,而‘後天’則讓我們見證了一位天才導演的隕落。這,就是好萊塢。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處女作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控制力,成熟而睿智的調度能力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後天’這部商業電影之中,施特雷洛卻淪為了劣質版的邁克爾·貝,視覺特效與狂轟亂炸的雜糅,宛若一部制作精良的音樂錄影帶,沒有任何劇情的支撐,僅僅只是依靠調度手段將畫面拍攝得花裏胡哨,尋求最為單純、最為質樸的視覺快感——而且,施特雷洛玩轉爆炸的功力還遠遠不如邁克爾·貝。

從才華橫溢的天才導演,到拼接鏡頭、粗制濫造的業余導演,施特雷洛僅僅只用了一部電影的時間,還有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間隔。”

米克的批評也無疑是全方位的,不過他也在評論的最後表示,二十五分是贈送給電腦特效制作團隊的,這也是整部電影僅有的亮點。

“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的立場鮮明、針鋒相對可以說是好萊塢的獨特一景,與觀眾的兩極分化交相輝映,成為了“後天”首映儀式之後的最明顯特征。事實上,這恰恰是“後天”首批評論的濃縮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