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機遇良多

“借刀殺人”著實是一部不錯的作品,電影的氣氛營造和演員之間的火花都令人印象深刻。上一世,兩位主演湯姆·克魯斯和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都奉獻了不俗的演出,前者被贊譽是職業生涯的最佳演出,後者更是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肯定。

可以感覺得到,編劇試圖通過這樣一個故事談論殘酷的社會現實,邪惡勢力買兇殺人的橫行霸道正在一點點扼殺正義的生命力,而職業殺手甚至把殺人這樣的話題與盧旺達大屠殺相提並論,對生命的蔑視和隨意讓人不寒而栗;同時,在整個大時代背景之下,社會的冷漠不僅僅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斷拉遠,也讓生命的脆弱充滿了悲劇。

在邁克爾·曼最成功的三部作品之中,“借刀殺人”的思考比“盜火線”更加深刻,“借刀殺人”的節奏比“驚爆內幕”更加有力,但綜合起來,“借刀殺人”卻比不上“盜火線”和“驚爆內幕”。

原因很簡單,同時也很復雜。

“借刀殺人”的故事格局很小,但核心思想十分龐大,以小見大,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深刻主題,但編劇的控制力卻差強人意,一方面是劇本對話顯得模糊而臃腫,沒有能夠將小格局之內對話的張力以及對話內容的深度與主線結合起來;一方面則是對於結局的安排略顯倉促簡略,讓情緒的推動和挖掘戛然而止。

斯圖爾特·比蒂(Stuart Beattie)是一名不錯的商業編劇,“加勒比海盜”系列的編劇名單之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除此之外“澳洲亂世情”也是他的作品。從這些作品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於大格局之下的多條線索把握心有余而力不足,對於劇本內涵的深入挖掘也顯得摸不著頭腦,尤其是忽略對話和台詞的重要性。

相較而言,“驚爆內幕”的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曾經撰寫過“阿甘正傳”和“慕尼黑慘案”,另外“本傑明·巴頓奇事”也出自他手。他對於紛雜故事線索以及小格局小人物背景之下的內涵挖掘,著實令人稱道。

這也就決定了“借刀殺人”最高的成就比不上“驚爆內幕”——後者在奧斯卡上贏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七項提名。

另外一方面,“借刀殺人”兩位主角的演出很賣力,可是在蘭斯看來,湯姆·克魯斯還是顯得沒有抓準角色精粹,表演質量時高時低,許多具有爆發力的場景,依舊可以看到他在其他電影裏一如既往的表演方式——展現個人魅力,而這對於電影來說恰恰是最要不得的。這也是湯姆“最後一次”沖擊奧斯卡,失敗了之後,湯姆也就徹底放棄,完完全全回歸到商業電影的懷抱裏。

傑米·福克斯的表演細膩之中見深度,對於角色的刻畫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他對於角色的挖掘著實有限,尤其是對角色的理解僅僅是點到為止,以至於他的角色沒有能夠讓故事的主題核心進一步深入,格局還是太過有限了。傑米之所以能夠贏得奧斯卡提名,更多還是在於那一年的競爭對手太弱了;當然,他對於小人物的演繹也值得肯定。

當然,劇本對於角色的刻畫有限也是制約兩位演員發揮的原因之一。不過,同樣商業氣息大過於現實意義的“盜火線”,卻在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和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兩位老戲骨的演繹之下,令人印象深刻。

表演力度和深度的高下立見,這也使得“借刀殺人”在劇情精彩度上略遜於“盜火線”。

整體而言,“借刀殺人”是有許多挖掘空間的,不管是劇本還是表演,只需要稍微潤色一下,這部作品擁有超過“驚爆內幕”的潛力,甚至足以和“七宗罪”或者“洛城機密”這樣的經典作品相媲美。

不過,在蘭斯看來,編劇也好,演員也罷,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慢慢修改的,重點還是在於派拉蒙的想法。從布拉德剛才的態度來看,他們居然想要把“借刀殺人”拍攝成為“狙擊電話亭”這樣簡單明了的驚悚電影,期待著方面的大獲全勝,不得不說,這就是方向性的錯誤了。

“借刀殺人”在票房上可以有所作為,如果蘭斯沒有記錯,上一世這部電影取得了一億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也高達兩億兩千萬美元,這對於一部投資六千五百萬美元的作品來說,可以算是一次勝利。重要的是,電影其後還贏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這對於商業電影來說更是難得的成就。

但“借刀殺人”的潛力顯然不止於此,當年“洛城機密”的北美票房雖然僅僅只有六千四百萬美元,可是在奧斯卡之上,卻差一點將“泰坦尼克號”拉下馬。在十幾年之後,影評人們都認為,“泰坦尼克號”對於電影產業的重要性無可厚非,奧斯卡最佳影片也是實至名歸;但從藝術性角度來說,“洛城機密”才是真正值得最佳影片的作品。這使得“洛城機密”在錄像帶租賃市場的熱度始終居高不下,時間證明了這是一部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