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對手換人(第3/3頁)

護具的存在使得業余拳擊更注重技巧。在職業拳擊中,即便是被擊中多次,但只要一拳KO了對手,就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而業余拳擊中,拳頭的力道無法突破護具的保護,也無法一拳KO對手,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比拼技術,盡可能打出更多的有效擊中,獲得更多的點數來爭取勝利。

因為業余拳擊和職業拳擊的差異,那些在奧運會中取得好成績的拳擊手,在轉入到職業之後,都是技術流的代表。一個比較古老的例子就是拳王阿裏,代表美國隊出征1960年奧運會,獲得奧運會的冠軍,而未來人們談論起阿裏,最為推崇的是他精湛的拳擊技術,而不是他的重拳。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技術流的拳王,也都參加過奧運會。拳王霍利菲爾德曾經參加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並且獲得了銅牌;拳王劉易斯曾經參加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並且獲得了金牌;小克裏欽科參加過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並且獲得了金牌。這幾個人都是靠技術吃飯的拳手。

而泰森這種暴力型的拳手則沒有參加過奧運會,泰森是從少年拘留中心男孩管教所裏被教練選中,19歲的時候就登上了職業拳壇。雖然泰森的拳擊技巧同樣是世界頂級的,但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種超級重拳。

波維特金能夠拿到奧運會的冠軍和世錦賽的冠軍,毫無疑問也是一位技術型的拳擊手,這和張冠之前交戰的大衛·海耶,乃至受傷的那位查加耶夫都不同,相比較起來,波維特金肯定是更加的難纏。這種技術流的拳擊手,若是水平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幾乎不可能被直接KO掉,即便是場面上處於劣勢,技術流的拳擊手也可以通過防守和不斷的糾纏,撐到十二回合,這點可以參見泰森和霍利菲爾德的那場大戰。

而波維特金的確也是這樣的人。未來波維特金曾近和小克裏欽科進行過一場爭霸戰,那也是波維特金第一次嘗到失敗的滋味。比賽中小克裏欽科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人們都覺得波維特金會很快被擊倒,但最終波維特金還是拖足了十二回合,而最終波維特金輸掉了15分,平均一回合只輸1.25分。

了解到波維特金的情況之後,張冠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相比較起來,他更希望自己面對的是查加耶夫。

張冠並不怕那些身體素質強悍的拳擊手,因為張冠的身體素質也足夠的強悍,張冠甚至覺得,如果是面對巔峰時候的泰森,自己也不慫。但是這種技術流的拳擊手來說,卻讓張冠覺得非常麻煩,這就像是一塊粘在牛仔褲上的口香糖,即便是費上一番功夫,也未必能夠處理的幹幹凈凈。

“這個查加耶夫,自己受傷也就罷了,卻還我找了一個難纏的對手啊!”張冠心中不由自主地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