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跑法選擇(第2/2頁)

“布萊克伍德,開始提速!瓦裏納!辛普森的速度非常快,他在往前追趕!”解說員已經開始忽視起了張冠,作為一個專業的體育解說,哪怕運動員相對位置有前有後,他也能夠看出,在這個階段,張冠顯然是落後的。

於指導表現的很冷靜,他知道張冠的這種跑法,在最後的100米才會爆發起來,所以前面落後是在正常不過的了,於指導已經習慣張冠前面落後了,而且於指導能夠感覺到,張冠今天好像比往常更快一些,這也就說明他在前面300米落後的會更少一些。

第三個100米的彎道,對於運動員來說是一段非常關鍵的距離,可以說也是運動員跑法和戰術的體現。

“張冠節奏沒有變化,他還是沒有提速!”觀戰區內的一些教練員紛紛皺起了眉頭。按照正常的情況,第二個百米采取保守跑法的運動員,都會在進入彎道起開始沖刺,而張冠顯然沒有這麽做。

“難道張冠要等到250米處才開始沖刺麽?邁克爾·約翰遜的傳統跑法?這種跑法對爆發力、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都很多,張冠的速度和爆發力自然是很厲害,但速度耐力到底怎麽樣?”

而此時,作為嘉賓的邁克爾·約翰遜也注意到了張冠。

“這是我運動生涯前期的跑法!”邁克爾·約翰遜立刻做出了判斷。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約翰遜使用的就是這種跑法,而等到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約翰遜的技術越來越好,他也在慢慢的轉變跑法,開始在第二個100米階段略微的提速,但後面的沖刺點卻沒有太大的變化。

瓦裏納跑進了彎道,他的步伐幅度瞬間變小了很多,步伐的頻率也變快了。進入彎道後先提速,然後在彎道中期調整,這是瓦裏納的技術特點。往往在這個階段,他會沖到比較靠前的位置。

巴哈馬選手布朗也進入了彎道中,他的節奏稍微放慢了一些,這是在進行調整。

牙買加選手布萊克伍德直接以沖刺狀態進入了彎道,而且並沒有減速,反而更快起來。他使用的是中期的跑法,在200米到300米之間會取得領先,但最後百米會出現體力不足的情況。

但他的同胞辛普森卻在進入彎道後減速了,他開始進行調整身體的狀態,然後準備最後一百米的沖刺。

400米短跑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不同戰術跑法的選擇,在最後沖刺之前,誰也不知道冠軍的歸屬。第一個進入最後直線跑道的運動員,有可能成為比賽的最後一名;很多時候第二個、第三個或者第四個進入最後直線跑道的運動員,才是最終的獲勝者。

隨著運動員進入了第二個彎道,每個人選擇的不同戰術跑法也都逐漸的顯現出來,起跑位置的前後距離差也會漸漸的被抹平,在進入最後直線跑到前的那一刻,運動員的運動距離是一樣的,而先進入最終直線跑道的那個人,顯然就是領先者。

250米,彎道過半,瓦裏納略微慢了一些,他開始調整,但實際上這個調整的過程是極其短暫的,他會在進入最後直道前發動沖刺,當他進入直道的時候,就已經完全的提速了。

與之相比,美國的哈裏斯、巴哈馬的布朗、加拿大的泰勒也都開始選擇沖刺。牙買加人布萊克伍德的優勢逐漸的被蠶食,辛普森也已經開始落後。

然而張冠,他的節奏依然沒有任何的變化,他一副不急不慢的跑著,此時他雖然處在最外道,但可以看出,內側跑道好幾位運動員都已經和他並駕齊驅,或者已經跑到了他的前面,這說明張冠已經落後了。

“看來我們的世界第一飛人並不擅長跑400米!不過我們仍然要祝賀他,畢竟他是第一個在一屆黃金聯賽中同時參加兩個項目的運動員!”

此時,張冠在普通的觀眾眼中,依然還是那位“刷成就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