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十天時間,證明自己(第2/2頁)

如果能跳出7.80米的話,放在奧運會肯定是資格賽被淘汰的水平,而放在亞洲的比賽中絕對是有機會沖擊獎牌的成績,以多哈亞運會的成績為例,跳遠項目冠軍的成績是8.02米,亞軍是7.88米,季軍是7.85米,而殿軍就已經到了7.78米,也就是說在亞運會這種級別的比賽中,也就只有三名運動員能夠跳過7.80米。

十天時間,從一個連基本跳遠技術都不會的菜鳥,練成一個能夠在亞運會中奪獎牌的運動員,任何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馬主任覺得,張冠輸定了!

……

跳遠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這四個部分組成。

張冠本來覺得,對於自己來說,助跑應該是最不需要練習的,但當真正開始學習跳遠的時候,張冠才發現僅僅一個助跑,裏面卻包含著很大的學問。

助跑的目的是讓自己的身體達到最高的速度,一般男子運動員的助跑距離是40米到45米之間,助跑期間的步伐為22步到24步。而具體到每一位運動員的時候,他的助跑距離會更加精確,而助跑的步伐也會是固定的步數。而實際的比賽中,運動員還需要根據跑道的松軟程度、氣候的寒冷程度、是順風還是逆風、體力情況如何等因素來調整助跑的距離。

同時,對於助跑的起跑姿勢、助跑的加速方式等等也有相關的技術要求,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最後的幾步助跑當中,特別是最後的三步助跑,直接會影響到踩起跳板和之後跳躍的情況,對整個助跑過程來說尤為的重要。對於一名專業的運動員來說,調整最後幾步的助跑是最基本的技術。

助跑之後就是起跳,這又分成了上板、緩沖和伸蹬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著不同的力學特征和具體要求。

上板的時候不能踩過標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技術方面,對於起跳時著地角度是有要求的;而在緩沖階段,對運動員起跳腿踏跳過程中最大屈膝角度也是有要求的;至於伸蹬階段,要盡可能的提高身體重心,這不但對下肢有技術要求,上肢同樣也有技術要求。

起跳之後是騰空階段,在空中的姿勢主要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種。蹲踞式是最簡單最好掌握的一種姿勢;挺身式難度要比蹲踞式大的多,優點是可以較好的控制運動員身體在空中的前旋方向,但是不利於獲得好的落地姿勢;而走步式比較有利於身體在空中保持平衡,在落地姿勢控制方面也比較有優勢。

這三種姿勢各有利弊,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使用走步式,但並不代表其他姿勢就沒有人使用,哪怕是在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比賽中,依然會有運動員使用蹲踞式騰空,就比如2008奧運會跳遠冠軍薩拉迪諾,他就很喜歡使用最簡單的蹲踞式。

最後的落地方面,要求運動員在落地簽雙腿迅速屈膝、小腿前伸,接觸沙面時要盡可能的讓身體向前移,然後借力向前站起來。在落地中,屁股部分先落地或用手先去支地絕對是大忌,而我們在比賽中看到很多運動員在落地後是坐在沙池裏的,而實際上他們屁股碰到地面的時候,身體已經向前滑行了很大的距離,他們屁股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實際上是在腳著點之後。

……

助跑方面對於張冠來說並不難,無非就是盡可能的將速度提升到最大化,這是張冠最為擅長的部分。

對於一般的初學者來說,跳遠第一個難點是將跑變成跳。跳遠項目的助跑速度越快,跳的就越遠,但初學者並不懂得將跑的動能轉化為跳的動能,所以他們在進行跳遠的時候,看起來助跑的速度挺快,但實際上“跑”和“跳”是分開的,兩個動作並有結合起來。

關於這一點張冠做的很好,沖刺跳躍這個技能點到大師級之後,張冠能夠比較好的將助跑的動能轉化為起跳的動能。

但而後的騰空部分,卻讓張冠感覺到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