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探200米(第2/2頁)

僅僅一個彎道上的起跑,就有著諸多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而後彎道內奔跑的技術、彎道轉直道的技術、運動中換氣的技術等等,都是百米短跑中沒有的,這些對張冠來說都是新知識。

另外在跑彎道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踩到賽道的標線,踩線就意味著犯規,也就意味著告別比賽。而同時因為200米短跑也是一項分秒必爭的運動,要求運動員在彎道中盡可能的減少跑動的距離,來獲取時間上的優勢,所以運動員都是盡可能貼著跑道內側標線去跑的。貼內側跑而不踩線,是彎道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術。

短跑比賽中,運動員的視線首要是盯著前方,不可能低下頭來去看賽道上的標線。世界上最頂尖的短跑運動員,在彎道末端速度會超過11米每秒,這種速度下,沿著內側跑而且還不踩線,實際上是很難控制的。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技巧和對身體的控制,還需要大量的訓練來積累經驗。

……

於指導將200米短跑相關的技術要點都傳授給了張冠,不過讓於指導有些失望的是,張冠的學習速度好像並不快,最起碼練了一整天,沒有看到什麽明顯的進步。

如果沒有系統的幫助,張冠在體育上面的天賦真的非常一般,要不然上輩子也不會只是個國家二級運動員。不要以為運動員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國內的這種選拔體系下,那些能夠進入國家隊的運動員除了有一流的身體天賦之外,肯定還需要對體育技術有著過人的學習能力。那種智商面臨充值傻二愣子,絕對不可能混進國家隊的。

張冠雖然並不笨,但絕對稱不上天才,也就是一般人的水平,和國家隊那些體育技巧學習強人比起來差的很遠,之前是100米短跑對技術要求低,張冠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混到今天這個成就,要是別的需要技術多的項目,張冠即便是有系統幫助,怕是也得學個一兩年才能出頭。

所以經過一天的訓練,張冠在彎道中的表現依然可以用“拙劣”兩個字來形容。

“哎……”於指導望著賽道上的張冠嘆了口氣:“看起來張冠和很多100米運動員一樣,跑不了200米啊!”

於指導是國家隊的短跑教練,一輩子見過不知道多少的運動員,對於於指導來說,一名運動員有沒有跑200米的潛力,訓個兩三個小時就能看出來。顯然張冠是屬於那種沒有潛力的。

“還是不要讓張冠練200米了吧!他好像沒有這個天賦。”於指導微微搖了搖頭,接著想道:“可如果這麽直接告訴他的話,會不會打擊到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畢竟是年輕運動員嘛,心理承壓能力肯定不如老運動員,得注意方式和方法啊!”

於指導一邊想著,一邊掏出秒表,對張冠說道:“昨天你也練了一天了,先跑一次試試吧!”

張冠點了點頭,立刻想著起跑線走去。

“還是用成績來說話吧!就他現在的彎道技術,200米肯定跑不出好成績,一會把成績亮出來,再告訴他不適合跑200米,然後還得好好的進行心理上的引導。”於指導心中這麽琢磨著,然後開始發令。

“各就各位,預備,跑!”於指導連發令槍都沒用,直接叫了一聲跑,按動了手中的秒表。

與此同時,起跑後的張冠也啟動了大師級的“彎道沖刺”技能。

於指導又是一聲的嘆息,張冠起跑後,前兩步還能朝跑道內側靠一靠,但後面就不行了,身體沒有傾斜,手臂擺動幅度、腳掌落地也不對,而且張冠的位置也偏到了跑到中間,昨天一天的練習算是白費了,張冠完全變成了一個跑200米的外行人。於指導突然覺得,讓張冠練習200米短跑或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會跑彎道的運動員,在彎道中是在加速的,而不會跑彎道的運動員,在彎道中實際上是在減速的。一條彎道下來,或許會有著一秒以上的差距,短跑運動的一秒差距,完全不可逆。

“還是先不要讓張冠練200米了,得和他好好談談,他的訓練時間太寶貴了,不能隨便的浪費。”於指導陷入了沉思中,他沒有去繼續觀察賽道中的張冠,而是在思考該如何開導張冠。

張冠沖線的時候,於指導順勢按下了計時器,對於於指導這種資深教練員來說,運動員沖線的時刻按下計時器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這個動作他重復了三十多年,根本不需要大腦來支配。哪怕於指導腦子中在想別的事情,依然可以在張冠沖線的刹那間準確的按下計時器。

“好,就這麽定了,去找張冠談談,打消他練200米的念頭。”已經想好說辭的於指導向著張冠走去,同時下意識間望了一眼計時器上的數字。

然後,他猛的停下了腳步,吃驚的張大了嘴,計時器上的數字讓於指導腦海中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