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接力特訓(第2/2頁)

這陪練員即便是在他最巔峰的時候也沒有達到國家隊的標準,如今面對張冠這個怪胎,結果接棒的時候,他根本沒追上張冠的速度,造成了接棒的失敗。

於指導也知道陪練員的水平也就這樣了,除非是找國家隊的正式運動員來給張冠當陪練,否則很難有人能追上張冠的速度。而國家隊的正式運動員都在黃浦參加全國田徑大獎賽,於指導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於指導只好對張冠說:“小張,這是練習,主要是讓你找一找4乘100米的感覺,熟悉一下接棒的操作,沒必要把速度拼那麽快。等你的接棒比較比較熟練了,楊耀也該歸隊了,到時候再進行正式的訓練。好,我們再來一次!”

於是張冠再沒有使用沖刺技能,終於開始了接棒的訓練。

“起跑!”

“伸手!”

“接棒!好,不錯!停下來,咱們再來一次!”於指導示意張冠回到助跑區,進行又一次的訓練。

接力賽的接棒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推入式傳接棒,這種接棒方法需要兩名選手非常近距離才能完成交棒,但不能有效的減少跑動距離,基本的都是從未進行過專業訓練的業余選手使用的。

第二種是上傳式傳接棒,接棒人手向後伸,虎口向下,傳棒人將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手中。這種方法比較容易掌握,不過缺點是第四棒隊員接棒時,只能握住棒的前端,易掉棒或影響持棒跑進速度。

第三種是下壓式傳接棒,接棒人手向後伸,掌心向上,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朝後;傳棒人將棒的前端由上向下傳人接棒人手中。這種方法便於持棒快跑,傳接棒過程較為準確;缺點為接棒人手臂後伸動作不舒服。而且這也是對技術要求最高的一種接棒方式,職業運動員都會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接棒。

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的主要差別就是接棒人的手是手掌向下還是手掌向上,正常人拿東西的時候,用手拖著肯定比用手抓著更穩當,但運動員接棒的時候手是伸向後方,而在高速奔跑的時候,人手伸向後方掌心向上會非常不舒服,因此采用下壓式傳接棒對接棒人的技術要求要更多一些。

由於張冠是一個完全沒有跑過接力賽的新人,於指導還是決定訓練張冠使用上傳式傳接棒。這種方法不會影響速度,又容易掌握,而且傳接過程的技術難點都在第三棒上,至於第四棒的運動員只需做好抓緊接力棒,別在半途掉了棒即可。

更重要的原因是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等張冠完全掌握接棒以後,四名接力運動員還要進行一至兩天的合練,再除去飛機趕往菲律賓的時間和賽前報道的時間,於指導覺得張冠能夠掌握好上傳式傳接棒就很不錯了。

整整五天的時間,張冠除了進行一些基本的身體訓練之外,主要就是訓練如何接棒。而由於大賽臨近,為了讓運動員儲存體力,也為了避免受傷,所以不會安排太大幅度的訓練,算上訓練中的休息時間,張冠每天的訓練時間也就是在五個小時左右,真正體能消耗不會超過四個小時。

張冠的悟性算是不強不弱,幾天訓練下來,算是基本熟悉的技術要點,不會出現接棒失誤的情況,但距離頂尖運動員還有較大的差距。

同時張冠也希望能夠從系統中尋求幫助,不過或許是因為傳接棒並不是太難的技巧,系統中並沒有相關的技能,張冠只能依靠自己練習來提高技術。

兩天後,楊耀抵達田徑中心,與張冠兩人專門就第三、四棒的傳接進行了訓練。

又過了兩天,陳健和沈暴也抵達了,四人進行了兩天短暫的合練,便隨著國家隊匆匆的登上了前往菲律賓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