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國際縱隊

“胡總你覺得現在的年輕棋手怎麽樣啊?”

“現在的年輕棋手厲害呀,總之年輕人的世界我已經看不懂,你說他們怎麽能個個都那麽厲害?”

年輕棋手的成長速度本來就是最近幾年圍棋界的熱門話題,所以胡毅和張大記者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在10多年前李小強這批棋手剛入段的時候,除了李小強這個“異數”外,常韌聖都還要被張璇讓2子。但是到了現在,對於任何一位剛入段的年輕人,別說是讓2子了,頂尖高手就算是讓先也不敢輕言獲勝。

在常韌聖他們15,6歲的時候,他們當時只有和地方中堅棋手抗衡的實力,如果對上劉大錘和曹大方等人,那時候的他們還是要明顯處於下風的。

但是到了古大力這一批棋手,他們現在就是15,6歲,他們現在擊敗劉大錘俞彬等人已經不算新聞,只有戰勝李小強或者馬小飛才算新聞,這在中國的“圍甲”賽場上已經多次證明。

15歲的古大力也許不能和同時期的李小強相比,但肯定要比15歲時候的常韌聖要強,這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的事實。總之現在的年輕棋手的成長速度在加快,成熟周期在變短,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

不僅是中國的年輕棋手,其他國家的情況也是一樣,其中又以韓國棋壇尤甚,他們的年輕棋手成長速度更快,成熟周期更短。

“如果辦一個對抗賽,讓小強和這些年輕人下下升降,胡總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麽樣啊?”

“升降?你是說升降賽?”

“沒錯,就是升降賽。”

“哦,那張大記者把你的具體想法說一下……”

必須承認,張大記者的話之所以能把胡毅吸引住,“升降賽”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自從吳清源先生曠古爍今的10次十番升降賽結束後,這種擁有特殊魅力的賽制已經絕跡江湖很多年了。

十番升降賽,在吳清源手中達到最輝煌,其實也是終結在吳清源先生手中。遙想當年日本圍棋界主辦第1屆“舊名人戰”的時候,主辦方在邀請吳清源參賽的同時,也懇請吳先生諒解。吳先生當時來了一句:

“我這麽多年的努力,就這樣就不算了嗎……”

是的,當時十番升降賽之所以辦不下去,是因為無法幫吳清源先生找到合適的對手了,當年日本棋壇所有的頂尖高手都被他蹂躪個遍,在這種情況下,主辦方也是沒有辦法,只能主辦全新賽制的比賽。

因此,套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說:“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雖然在“舊名人戰”之前,日本棋壇還有更古老的“本因坊戰”,但有很多人都認為,“舊名人戰”才是新的開端,一種沒有那麽刺激,沒有那麽殘酷,所有棋手都采用分先對弈的比賽模式成為世界棋壇主流,並一直延續到現在。包括現在的世界棋戰模式,其實和升降賽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這兩種比賽哪種比賽更難下?比如讓李小強來下一次十番棋升降和下一次爭奪世界冠軍的世界大賽決賽?李小強認為前者的難度大多了。

“在某次世界大賽決賽中,某棋手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嚴重技術變形,從而遺憾的輸掉比賽……”

進入現代以後,很多人都在感慨現在的競爭是多麽多麽激烈,比賽是多麽多麽殘酷什麽的。李小強一直覺得這種說法很好笑,現代的競爭,真的有想象中那麽殘酷嗎?

李小強甚至設想,這樣的話千萬不要被吳清源先生看到,如果被他看到的話,他肯定會覺得非常不可理解,不就是下一次決賽嗎?你哪來那麽大壓力?

“和我們那個年代相比,你們現在可是幸運多了,也幸福多了,因為你們輸掉這個比賽,還有那個比賽,丟掉這個冠軍,還可以爭奪那個冠軍。而我們那個時候呢……”

不理解那個年代的背景,是永遠理解不了十番升降賽到底有多麽殘酷的。十番升降賽為什麽被人稱作“懸崖邊上的搏鬥”呢?因為下一次十番棋,不僅需要賭上棋手的榮譽和地位,有時甚至還需要賭上棋手的人生。

比如吳清源先生當年下十番棋,他當時只要輸掉任何一次,日本圍棋界這麽可能會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立馬就要被日本圍棋界除名,面臨無棋可下的窘境……

當然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升降賽生長的土壤。不過提到這種殘酷和刺激的賽制,依然讓胡毅興致勃勃。

“為什麽要找年輕棋手呢?找其他人不行嗎?比如說李石佛,讓小強和李石佛來一次十番棋……”

對此張大記者翻翻白眼:“你覺得李石佛真的合適嗎?一來他未必肯答應,二來就算要促成小強和李石佛下十番棋,我們提出來好像也不合適吧,如果是韓國方面有人提出來,我們來答應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