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沒人比他更強

“金井欄”是一種很古老的下法,可以認為是“星定式”是一種。這種下法到底是誰最先下出來的呢?現在已經無從考據。不過至少在宋朝的時候,這個定式已經出現,這在當時的棋譜中就已經屢見不鮮。到了明末清初,中古棋對這個變化更是研究得非常透徹。和“雙飛燕”,“倒垂蓮”等等類似,“金井欄”也是中古棋中經典變化之一。

當然,“金井欄”之所以這麽有名,並不僅僅因為它的古老,更主要是因為圍棋史上一個相當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中日圍棋的一次交流中,這個故事,代表著中國圍棋的一段屈辱歷史。當然,這個著名的故事,也讓“金井欄”這個經典的圍棋定式名揚天下。

所謂“平生快事問秋翁,金井欄贏獨眼龍。”講述的就是這樣一段典故。

事情發生在民國初年。大家知道,在那段時期,中國圍棋完全陷入了最低谷。像高部道平這樣的日本職業四段,都能讓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棋手2子以上。

在中國圍棋的發展史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北洋三傑”之一的段祺瑞。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中,段祺瑞愛下圍棋是頗有名氣的。早在清末光緒、宣統年問,老段的周圍已聚有一批棋客不時對局。例如汪雲峰,顧水如,以及少年時期的吳清源等人,都在他手下討生活。日本高部道平屢次訪華,多數是在他的接待下與中國棋手進行交流的。自民國初期至三十年代他的府邸棋手往來不絕。綜觀老段的一生,其他地方就不評價了,但公平的說,在保護中國圍棋的事業上,老段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有一次,日本來了個職業六段,名字叫做廣瀨平治郎。老段讓汪雲峰和他下棋,由於在那段時期,日本的段位制度等級還是相當森嚴,五段是一道坎,五段以上就稱為“高段”,就在當時的日本,“高段棋手”也沒有幾個。

好吧,這次既然來了個“高段”,像中國老一輩的這些棋手,都是高部道平這個“低段”讓2子的水平,因此汪雲峰VS廣瀨平治郎這盤棋,棋份被定為讓3子。

說實話,汪雲峰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他的壓力其實很大。因為再怎麽說,他當時都是國內第1流的高手。被人家讓2子,那也是沒有辦法,因為水平的差距擺在那裏。這如果讓3子還贏不了的話……

因此可以這樣說,這盤讓3子的棋局,汪老先生無論如何都是要想辦法贏下來的。但是怎麽贏呢?下手對付上手,想要贏棋的話,很多人第1反應就是尋找一把“飛刀”,這好像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吧?汪老先生自然也不會例外。而他找到的這把“飛刀”,就是中古棋中經典的“金井欄”。

相傳汪雲峰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一本過百齡編纂的“三子譜”。裏面記載了“金井欄”的詳細變化。汪雲峰精研其中最難解的幾個變招,並在這盤比賽中運用出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在猝不及防之下,廣瀨平治郎應對有誤。他最終也輸掉了這盤比賽。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轟動。當時有個棋史家叫徐潤周,他記敘兩人這局棋時,曾經賦詩一首,這就是“平生快事問秋翁,金井欄贏獨眼龍”的來由。

要說這首詩其實很不厚道的,汪雲峰因著有“問秋吟社弈評”,故稱“秋翁”,而廣瀨平治郎呢?因為他一個眼睛失明,因此在詩句中被稱為“獨眼龍”。

說實話,在這個故事中,雖然是以中國棋手獲勝而告終。但李小強一直認為,這個故事其實並沒有什麽好驕傲的,更多是反應了中國圍棋那段屈辱的歷史。

可以設想一下,當年過百齡編纂的“三子譜”的時候,其實是當成一本圍棋教材的。換句話說,對於明末清初的這些棋手,類似於“金井欄”這種定式,其實也就是基本功,是寫給讓3子水平棋手看的。清末民初的國手們,居然連這種基本功的東西都不熟悉,由此可見,在那樣一個年代,中國圍棋曾經衰退到什麽程度。

必須承認,那樣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就在今天,在現代的世界圍棋大賽中,李小強再次祭出了“金井欄”。他什麽意思呢?

“馬小,你來幫我分析一下,雖然‘金井欄’很有名,但是現在下的人已經不多。小強今天是什麽意思?他是想出其不意嗎?還是也把這個變化當成飛刀,想考驗一下劉昌赫?”

觀戰室內,其他三位中國棋手都在比賽,馬小飛自然成了研究的主力。當他看到李小強不按常規出牌後,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細細品味李小強的意圖。

“雖然我還沒有完全看清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小強選擇這個變化的時候,出其不意的意思應該有,但應該沒有把這個變化當成一把飛刀。指望別人下錯來贏棋,這種想法不僅不靠譜,而且非常危險。再說了,按照小強目前的實力,他還需要依靠飛刀贏棋嗎……嗯,好棋!好棋!我現在差不多看懂小強的意思了。小強這個時候選擇‘金井欄’,確實是非常合適的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