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讀棋

“什麽?你讓我們打這些古譜?不僅要認真打,打完之後,每個人還要寫出一篇‘讀後感’。我說老大,你這是什麽意思?”

要說起來,李小強在中國圍棋“八駿”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這些小棋手也算是自小“背井離鄉”,在國少隊這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大家年齡相仿,並處在圍棋界那個相當狹小的圈子裏。自然有種天然的親近感。李小強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算得上是最具體的追趕目標和學習榜樣。親近感加榜樣,有了這兩點,李小強的“威望”想不高都不行。

至少到目前為止,李小強的話,其他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當然,這幫棋童都是些高智商的家夥。他們單純是單純,但涉及到和圍棋有關的問題,沒有一個人好忽悠。

這次李小強把“八駿”聚攏到一塊,他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免費使用勞動力。更準確的說,李小強有“剝削童工”的嫌疑。

在兩年前,李小強和申城的方老就約好:想把中國的圍棋古譜整理一下。兩個人選擇的重點,就是明清時代的圍棋。因為在兩個人看來,這一段的圍棋史很有意思。從明代的圍棋三大派到後來中古棋最高峰,再到後來中古棋的沒落。如果能精準把握其中的脈絡,那絕對是一副波瀾壯闊的畫面。其他不敢說,裏面的故事至少很好玩。

兩人說是說“合作”,其實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由人家方老一個人在做的。從各種各樣的考證工作,到鑒別各種資料的真偽,再到最後文字工作的形成。其實都是由人家方老一個人在完成。當然,既然說是“合作”,那李小強總是要做一點事的。

他承擔的唯一工作,就是“讀棋”。

要研究一個時代圍棋的歷史。那麽研究這個時代的棋譜,當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像日本人做的那樣,例如他們說“玄妙道策”,那麽怎麽個玄妙法呢?光用嘴巴吹是不行的。這就必須有現代的高手去“讀”他們的棋,去研究他們的棋譜。去盡量真實還原他們對局時候的思路和想法。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告訴普通棋迷,他的棋為什麽稱之為“玄妙”。

可以這樣認為,這種“讀棋”工作,是研究圍棋歷史的核心。你下的結論能不能讓人信服,就看你“讀棋”讀到什麽程度。稍微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貽笑大方。

“讀棋”的工作,說起來好像非常簡單。在很多人看來,所謂“讀棋”,不就是研究棋譜嗎?像李小強這樣的職業棋手,除了正式比賽之外,在平時的訓練中,“打譜”不就是最常見的訓練方法之一嗎?要精讀一張棋譜,無非就是仔細一點,深入一點,這有什麽了不起的?

但是實際上,想真正讀懂一張棋譜,特別是想通過“讀棋”來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遠比想象中的困難得多。

“……可是有時候,也會漫不經心地翻開雜志,掃一眼開篇的對局解說,這一掃可不要緊,是正經的人材在解說我的圍棋,文章也是正經的人材執筆。像‘堅忍’之類奇妙的形容詞確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說內容的幼稚,不能說有什麽錯誤,可是對棋手殫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趙棋聖這一著有問題,致使形勢轉危,看到這樣的記敘。真可謂嚇一跟頭,形勢怎麽就轉危了呢?真想說,那麽咱倆接著下……”

以上這兩段話,是日本趙治勛先生的一次“吐槽”。他所說的問題,其實就反應了“讀棋”之難。對於現代棋手尚且如此,面對古代的棋譜就更不用說了。

由於無法和他們直接交流,因此無法了解他們在對局時候的真實想法。這樣在研究他們棋譜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偏差。要麽是“解讀不到”,要麽就是“過度解讀”。這樣一來,想要做的真正的公平和客觀,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對中古棋的評價千差萬別。高的說是“名人級別,相當了不起的水準”。低的呢,認為古代棋聖也就業余高段水平。連業余頂尖都達不到。

說實話,當一位棋手看其他人的棋譜,“過度解讀”的情況可能有,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解讀不到”吧?就像趙治勛先生說的那樣的:“對棋手殫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陳超越九段在解讀“當湖十局”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說陳九段也算是一位著名的“崇古派”了,他對範西屏和施襄夏兩位棋聖,那是相當欽佩和推崇的。當然,他在解說“當湖十局”的時候,立場還是比較客觀。該批評的地方照樣批評。

在某一局中,他就曾經對兩位棋聖的某步具體招法提出了批評。他認為應該下一步“跨斷”,如果實戰中下出這步棋,那麽馬上就可以獲得優勢。為了論證自己的意見,陳九段當然要配備大量的參考圖,以說明自己推薦這步“跨斷”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