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玲瓏圖

在這個下午的課間活動時間,趙大寶抱著兩本圍棋雜志興沖沖的走進教室。由於種種因素,在目前這個年代,圍棋這種遊戲在這個小縣城非常盛行,因此圍棋書籍和圍棋雜志在翠微中學非常常見。

圍棋書籍先不去說它,在這個年代的中國,最有名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圍棋雜志當然只有兩本:其中一本,就是中國圍棋協會主編的“圍棋天地”。這本雜志,應該算是中國圍棋的“官方雜志”。而另外一本,當然就是歷史更悠久,在某種程度上更有文化底蘊的申城“圍棋”雜志。

趙大寶拿進來的,就是最新一期的這兩本雜志。

雖然號稱是“最新”,不過在這個年代,媒體在資訊速度方面還是非常落後的。這不,目前第4屆擂台賽都已經全部結束了。可是當一名圍棋愛好者拿到“最新”一期圍棋雜志的時候,上面登載的全部是“舊聞”。

比如趙大寶拿進來的這兩本,其報道的重點,那還是一個半月以前李小強和武官正樹在擂台賽上的比賽。想想後世的網絡時代,這種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不過在這個年代,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李小強“搶”過趙大寶手中的這兩本雜志,大致瀏覽了一下。很明顯,在日本東京舉行的那兩場擂台賽的比賽,理所當然的成為這兩本雜志報道的重點。篇幅占了整個雜志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僅有對局詳解,也有種種比賽花絮。

讓李小強意外的是:這一期的雜志,“比賽花絮”還特別多。例如李小強對梅澤由香裏的指導棋,還有李小強和吳先生的會面,當然都算是那次比賽的花絮。在兩本雜志都有報道,且占了不小的篇幅。

李小強仔細想想,倒也覺得這種情況屬於情有可原。不管怎麽說,在那兩場比賽中,李小強和俞彬都輸了。作為專業的圍棋雜志,棋局的內容當然是報道的重點。不過雜志的編輯和圍棋記者也有情感,把兩位中國棋手的輸棋報道得特別詳細,他們內心肯定也是不怎麽情願的。這下好了,既然“正文”的內容不夠,那沒有辦法,只好“花絮”來湊。

例如申城的“圍棋”雜志,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報道李小強和吳大師的會面和交談。文章的執筆者,當然就是國內的頭號“小強粉”,張志東張大記者。在那篇報道中,張大記者極盡肉麻誇張之能事,就差把兩人的會面寫成“歷史性的會面”了。

在張大記者的這篇文章中,他理所當然的把李小強看成新一代的領軍人物。甚至是新世紀的圍棋領軍人物。而吳清源吳先生,那毫無疑問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棋士,沒有之一!

這樣一來,通過張大記者的妙筆生花和刻意引導,確實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哪怕就是李小強自己看了,都有點飄飄然。被張志東這一記馬屁拍得很舒服。

當然,對於張大記者的文章,李小強還是覺得有點膚淺。李小強甚至覺得,張志東根本沒有說到點子上!張大記者的整篇文章,只是在反復強調兩人的“身份地位”,從而來說明這次會面的意義。當然,吳大師的地位不用他去論證了,而李小強這個“新世紀領軍人物”,明顯還只存在於大家的美好願望和想象當中。因此他不得不用大量的篇幅來論證這個關於李小強的“定位”問題。而他的各種論據,無非就是把圍棋界很多知名人士“表揚”李小強的話再次重復一遍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麽新意。

李小強一直認為,吳先生之所以想和自己會面,真正的關鍵因素,還是一個圍棋理念問題!

時至今日,李小強重生已經3年多了。隨著自己圍棋水平的提高,也隨著自己對某些問題思考的加深。李小強越來越覺得,圍棋發展到目前這個年代,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兩種圍棋理念,或者說,產生過兩個最重要的圍棋流派。其中一個,就是“座子”制度下的中古棋。而另外一個,就是從道策開始的日本圍棋。毫無疑問,日本的道策前輩,確實算是一位劃時代的大人物。所謂的“玄妙道策”,確實也是名副其實。由於中古棋的沒落,目前流行於世的,是以日本圍棋為主的圍棋理念。因此從近代圍棋到現代圍棋,另外一種圍棋理念,一直沒有受到真正的重視,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落後的東西,理應被歷史淘汰。

很顯然,知道後世圍棋將會怎麽發展的李小強是不會這樣想的。而在現在這個年代,另一個不這樣想的人,就是吳清源先生!

由於吳先生特殊的學棋經歷,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對這兩種圍棋理念都有所接觸。更重要的是,年輕時候的吳先生,對這兩種圍棋理念都不存在偏見。可以這樣認為,吳先生的成長,就是在這兩種圍棋理念的碰撞中成長起來的。只是在他年輕的時候,他自己也無暇考慮這個問題而已。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吳先生一直在做將這兩種圍棋理念“融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