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誰在左右為難

第4屆中日圍棋擂台賽,由中方先鋒李小強五段對日本主帥武宮正樹九段的比賽還在繼續。這次對局,是李小強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一次機會。一次平等的機會!當李小強確定自己能夠和日本六超平等交手後,他就一直在憧憬對局的場景,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應對策略。

的確,如果是前世的李小強,哪怕就是在夢中,他也不會夢到目前這樣的場景。自己曾經的偶像,正一本正經的坐在自己面前,他表情嚴肅,他小心翼翼,他在竭盡全力的對付自己,不僅是在捍衛他自己的榮譽,也在捍衛日本圍棋的榮譽。

“哪怕是強如日本六超一般的人物,當我真正坐到你們面前的時候,你們恐怕也不敢確定:現在就一定能夠把我拿下吧……”

當李小強真正坐到武宮先生面前以後,他甚至有時間胡思亂想。他為此洋洋得意。當然,李小強認為這應該是人之常情,他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是“小人得志”。

這樣的念頭在李小強腦海中一閃而過。不管怎麽說,現在有機會實現這樣的願望,李小強是無論如何都會全力以赴的。

自己比賽的策略是很早就確定好的,因此在開局階段,李小強堅決實施自己賽前就想好的應對方法,沒有絲毫猶豫。因此整個棋局的進展速度快得有點出乎意料,快得不像是一盤幹系重大的比賽,快得讓羅教練笑罵李小強不夠“穩重”。

棋局進行到30多步棋以後,李小強的速度終於慢了下來,終於恢復了一點“穩重”的樣子。這個時候,研究室內的一幫高手也終於不再糾纏於“穩重”之類的話題了,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具體技術層面上的探討。

不管怎麽說,目前才是布局階段,武宮先生的“宇宙流”雖然天下聞名。李小強應對的招法畢竟也是精心準備的。這些招法看上去都很平淡,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好歹這些招法也稱得上是“堂堂正正”,讓人無可指責。要談論整盤棋的優劣還早。當然,研究室內的都不是一般人,他們試圖從這些平淡的招法中,分析李小強的整體構思,了解李小強的意圖,想看看他會用什麽樣的策略,來對付如日中天的“宇宙流”。

他們一定不會想到,要說對付“三連星”和“宇宙流”,李小強其實是很有心得的。只不過,李小強的這些“心得”,大多來自於前世,來自於他圍棋水平還處在業余3段以前。當他的水平還處在業余3段以前的時候,“三連星”的下法在業余棋界很受追捧。李小強自己是不會下這種棋的,不過經常能夠碰到對手采用這樣的下法。李小強那時對這種下法很是頭疼,也不知道吃過多少虧。就是因為有過這種“血的教訓”,才讓李小強印象深刻。並讓他總結出很多“心得”,就是這樣一些“心得”,當他的水平達到業余5段以後,好像就不怎麽怕對手的“宇宙流”了。

李小強居然用業余低段的“心得”對付這個年代最頂尖的“宇宙流”。如果讓研究室內的棋手知道李小強的真實想法,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吐血。

李小強的核心思想,就是入界宜緩!

“入界宜緩”是圍棋十訣中的一訣。說實話,在大多數情況下,李小強往往對這種“純理論”的東西敬而遠之。剛接觸這種東西的時候,那絕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比如說“入界宜緩”,它在學術界其實是有爭議的。特別是象棋界,他們認為這應該是“象棋十訣”中的一條。而不是在說圍棋。

應該說象棋界的看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發生爭執的話,象棋界可能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讓很多人啞口無言。

圍棋中的“界”在什麽地方呢?換句話說,圍棋中有“界”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吧?的確,象棋中有“楚河漢界”。他們的“界”很清楚,也非常明確。那麽圍棋中的“界”在什麽地方呢?這就非常模糊了。

非要在圍棋中找出“界”來,大致只能引進“劃分地盤”的概念,這樣才好解釋圍棋中的“界”。比如武宮的“宇宙流”,他把自己的棋子都下在高位,把邊角的實空都讓給對方。他在全心全意的經營自己的“小宇宙”。那麽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中腹就是他的“地盤”,而邊角就是他對手的“地盤”。只要有了“劃分地盤”的概念,那麽圍棋中的“界”也就很好理解了。

只要有地盤,這個地盤肯定是有“界”的,它不可能無邊無際。圍棋本來就是爭奪“地盤”的遊戲,因此圍棋中的“界”,是一種虛擬的“界”,是一種動態和流動的“界”。同時,它又是無處不在的“界”!

“入界宜緩”的關鍵詞,不是“界”,而是“緩”。圍棋是一種非常講究“輕,重,緩,急”的遊戲。而“入界宜緩”,就是專門詮釋圍棋中的“緩”。這裏的“緩”,不是大家常說的“緩手”,“緩招”。指的是下棋的時機。圍棋中再好的手段,再華麗的手筋,一定要有相應的時機與之配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