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兩處有情方可斷

下午1點鐘,李小強重新走進對局室。表面看上去,他和平時沒有什麽兩樣。最起碼,是沒有什麽人能夠從他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他內心真實想法的。這個好像是職業圍棋手的“基本功”之一。“喜怒不形於色”好像是對職業棋手的基本要求。

李石佛就是一張萬年不變的“撲克臉”。曾經有記者連續拍李石佛幾十張頭像,發現他幾十張照片幾乎都是同一個表情,連細微的差別都找不到。不由得讓人感慨,石佛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

當然,有些職業棋手還是“表情豐富”的。不過你想從他們的表情或者肢體動作中了解他們真實想法的話,基本上也是非常困難的。有些棋手在下棋的時候,常常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甚至連擂胸頓足,揪頭發等等帶點“自虐”的動作都有。但基本上和棋局的形勢沒有什麽關系。當他們念叨“下得真糟糕啊……”“棋快要不行了吧……”這類話的時候,大部分情況都不是說自己的棋“真的不行了”,往往可能是在說對手的棋“下得真糟糕……”。

和這些棋手比起來,李石佛那樣的“撲克臉”還算是比較正常的。

棋局進行到現在,當大家認為“雙方都可以滿意”的時候。李小強自己其實不是很滿意的。他不僅不滿意,他還覺得自己的棋比較難下,對於如何破解“先撈後洗”,李小強同樣找不到什麽頭緒。

到了後世,“先撈後洗”這種思路在職業棋壇大行其道。如果把後世的年輕棋手簡單歸類的話,那麽大部分都是“實地主義加暴力”型棋手。很多職業大賽的對局,也有一種“趨同化”的趨勢。這種情況,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單調和乏味了。這一切,應該和後世職業棋手的“低齡化”有關。也和一個人對圍棋理解程度的正常規律有關。

下圍棋講究虛虛實實。按照一般的規律,人們對一些“實”的東西總是更好理解的,想要掌握一些“虛”的東西就比較難了。在圍棋中,例如“實地”,“手筋”這樣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有一定的圍棋天賦,用比較科學的訓練方法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並不難。而圍棋中的“布局”,“對厚味的運用”等等東西,被認為是比較“虛”的,別說一般人,就是很多一流高手都掌握不好。這樣的東西不是靠“學”就能夠學會的,靠的是“悟”。

“先撈後洗”的下法,就是這種實用主義的產物。例如現在的李小強,他想要贏棋的話,布局不行,用“套路”彌補。對一些“虛”的東西認識不足,沒有關系,“拼算路”,“拼體力”,再加上多出的那麽一點見識,就是這些東西,成就了“李大天才”的名頭。後世的年輕棋手在對付“老同志”的時候,差不多都是同樣的辦法。如果是兩位年輕棋手碰在一起呢?那沒有辦法,同樣都想“先撈後洗”,你撈我也撈,到了這個時候,想“撈”就沒有那麽好“撈”了。因此在序盤階段就可能大打出手,這也是後世“暴力圍棋”盛行的原因之一。

李小強從來不認為,後世那些“小豹輩”的世界冠軍們,他們對圍棋的理解已經超越了他們的前輩,他們大多數人都還有很明顯的提升空間。別看他們現在能夠很輕松的戰勝李石佛和常韌聖他們,一定要說他們更強的話,李小強是不會相信的。

職業圍棋最殘酷的地方就在這裏,你對圍棋的理解可能更深刻,但是僅僅依靠這個的話,是不足於讓你贏棋的。你必須有相應的精神力和體力與之匹配。有很多極有天賦的棋手,在圍棋修行的道路上最多探索20年,然後就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淘汰的。如果都是這樣的話,說圍棋水平在整體上會進步,那應該沒有問題,但最頂尖層次也會進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對於今天的對局,李小強本來也想“先撈後洗”的,不過沒有辦法,他沒有“撈”贏對手,雖然整個形勢還談不上好壞。李小強“心情不爽”那是肯定的。他總覺得對手已經識破了自己的意圖。別人倒是期望李小強能夠放出“大招”。只有李小強自己心裏知道,“大招”是那麽好放的嗎?隨著大家對李小強的了解加深,當李小強不再“神秘”,李小強以往的那些“大招”也沒有了那麽大的威力。

棋局一步一步的繼續,隨著棋盤上棋子的增多。大家希望看到李小強放出“大招”的心情也愈發迫切。

“小強現在應該出招了吧!”

下午2點多鐘,棋局已經進行了80手棋左右。所有關注這場比賽的人,在腦海都湧現出這樣的念頭。當然,並不是說大家就是準備“看好戲”,而是棋局進行到現在,李小強好像不得不“放大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