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中腹出現的“大頭鬼”

李小強和羽根泰正九段的比賽已經進行到下午4點鐘左右。棋局進行到現在,整盤棋的勝負好像很快就要揭曉了。

的確,圍棋雖然變幻莫測,特別是在中盤戰的時候,往往頭緒特別多。不過棋局進行到現在,當棋盤上出現“對殺”的情況以後。其他的頭緒好像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好像只剩下“你死我活”一條道路。到了這個時候,其他什麽“棄子轉換”的思路基本上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對殺”的結果,往往就能夠決定一盤棋的勝負。

可是圍棋就是這麽有趣,雖然“對殺”的場面很火爆,戰況很激烈。不過從技術角度來分析,圍棋中的“對殺”往往非常簡單,比其他的很多技術都要簡單。

這應該也是很正常的事。圍棋的難,難就難在“頭緒”上面。當只剩下“華山一條道”的時候,當雙方都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在圍棋技術上也就非常簡單了。

整個對局又進行了10幾步棋,一個大型“對殺”的局面正式出現在棋盤上。正是因為技術上的難度不大,在研究室內,圍棋水平最低的張志東好像也可以很快預測對殺的結果:

“這個地方會形成‘雙活’嗎?”

是的,“雙活”!這是圍棋中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有很多人認為,圍棋中包涵了我們很豐富的“東方思維”。圍棋中的“雙活”,就是這種東方思維的體現。

如果把下圍棋比做一場戰爭。那麽“對殺”就應該是最激烈,最極端的一種方式。只不過“對殺”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對殺”的結果,往往也可以和平收場。這就是“雙活”。

“打劫”的手段非常激烈,其實它走的是一條“中間路線”。“對殺”的過程非常極端,其實它最後也可能“和平共處”。

這就是“中庸”的思維,這就是“和諧”的思維,這就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之一。

這盤棋到底是“雙活”還是“你死我活”呢?答案在一步一步揭曉。

“對殺”在技術上非常簡單,決定誰能夠殺得贏,無非是“比氣”。誰的“氣”多誰就能贏。因此在執行“對殺”的時候,雙方無非是在“收氣”或者說“緊氣”。

當棋盤上出現“對殺”的時候,往往“原則”比具體的手段更重要。人們總結了很多“對殺”的原則,翻來覆去無非就是那麽幾種。例如“有眼殺瞎”,“大眼殺小眼”,“氣長殺有眼”等等。對於這樣的一些原則,有業余初段以上水平的棋友就可以很輕松的理解。

當然,在具體執行對殺的時候,有兩個原則一定要充分理解和堅決執行,不然在對殺的時候,就很容易犯錯。

第1個原則,是“先長氣,後緊氣”。當你開始對殺的時候,一定不要匆匆忙忙想這去“緊”對方的氣,而是要先思考“長氣”的可能。這樣的原則應該是很好理解的。例如在棋盤上吃掉1個子,必須花4手棋,也就是說,一個子有4口氣。2個子呢,就有6口氣。你花一步棋讓自己4口氣變成6口氣。而對方吃你的時候,他就必須從4手棋變成6手棋。

從“手數效率”來說,你花一手棋“長氣”,你的效率是不是更高呢?這就是“先長氣,後緊氣”的原則。運用這個原則的時候,不能只看自己的棋,也要注意遏制對手“長氣”的手段。總之在考慮“對殺”的時候,先考慮“長棋”,再考慮“緊氣”,是肯定不會錯的。

這條原則很多愛好者容易忽視,另外一條原則大部分棋友還是很清楚的。第2條原則就是:“先緊外氣,再緊公氣”。

出現“對殺”的時候,兩塊棋肯定是糾纏在一塊的。棋盤上的一些交叉點,很可能既是自己的“氣”,也是敵人的“氣”。這樣的氣叫做“公氣”。用“手數效率”同樣很好解釋這樣的原則。“緊外氣”的時候,一手棋的作用就是緊住了對方的一口氣,而“緊公氣”的時候呢,你緊住了對手一口氣,其實同時也緊住了自己一口氣。這樣的效率當然不好。

總體來說,“對殺”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它的技術含量甚至沒有“點目”那麽大。哪怕一位業余3段和一位職業九段“對殺”,業余3段也不一定會下錯。像張志東這樣的業余高手能夠脫口喊出“是不是雙活”,是非常自然的事。

當然,到底是不是“雙活”還要經過驗算。這樣的驗算其實就是“計算氣”的過程,難度相當於小學1年紀的算術題。

在“對殺”時候出現“雙活”是需要條件的,這就是必須要有“公氣”。而且必須要有2口以上的“公氣”才可以形成“雙活”。當然,有固定眼位的話只要一口“公氣”就可以。因為這個“眼位”,其實也可以看成另外一口“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