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熱鬧非凡

88年初,中國棋壇突然顯得很熱鬧。

天元賽已經是第2屆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天元賽都是每年的“開門賽事”。一般元旦一過比賽就開始。

和第1屆天元賽相比,第2屆的規模擴大了很多,也顯得正規了很多。最起碼沒有四強中三位是“種子選手”。已經開始有了預選賽,這就給了很多地方棋手比賽的機會。這個時候,李小強當然算是“地方棋手”。不過他這個地方棋手是不用參加預選賽的。

開什麽玩笑,“首屆天元賽4強”,“擂台賽5連勝”,成為新一代的“抗日英雄”。有了這樣的招牌,李小強當然不用參加預選賽。他被當成種子選手直接進入16強。在勝負世界中,成績才是硬道理。李小強三段被列為種子選手,當然沒有什麽人有異議。

除了天元賽,中國名人戰也粉墨登場。天元賽的後台是申城報業集團,名人戰呢?它的後台更大,它的後台是國報“群眾日報”。就是因為這兩個比賽的“後台大”,所以他們成為中國棋壇為數不多的“傳統賽事”。

嗯,國內還有一個“傳統賽事”,那就是“電視快棋賽”。電視快棋賽沒有辦出什麽特色,名稱也經常更換。今年是這杯,明年換成那杯。它能夠一直維持下了,也是勝在後台夠大。它的後台,就是大名鼎鼎的朝廷台。

能夠穩壓“國報”一頭的,當然也只有朝廷台了。

江湖傳聞,中國名人戰的創辦,是“群眾日報”為了慶祝他們“海外版”的創立。既然是“海外版”,那當然要宣傳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琴棋書畫什麽的當然在考慮範疇之內。正好國內的“圍棋熱”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舉辦一個圍棋比賽,好像確實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

名人戰的後台既然比天元戰的後台更大,剛開始搞的時候。肯定想“排場”也搞大一點。所以和天元賽相比,第1屆中國名人戰的參賽人數更多,賽制也更復雜一點,采用的是“雙敗淘汰賽”,決賽采用的是五番棋,以決出中國的首位“名人”。

李小強也有份參加名人戰。不僅李小強有份,主辦方還邀請了新一屆的棋童杯冠軍。比李小強小一歲的常韌聖參加名人戰。

在真實的歷史中,對於常韌聖參加名人戰,曾經留下了一句比較有名的話:

“他本次比賽肯定拿不到‘名人’,不過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中國圍棋的‘名人’。”

這句話當時聽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常韌聖也確實是不負眾望,續馬小飛之後成為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

不過……認真觀察一下,這句話還有點“烏鴉嘴”的味道。常韌聖基本上什麽國內的冠軍都拿過。唯獨名人戰,他一次冠軍都沒有拿過。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怪事。

在88年春節以前,兩個國內頭銜戰突然擠在一塊。中國棋壇一下顯得很熱鬧。當然這不是最熱鬧的,最熱鬧的還是擂台賽。

第3屆擂台賽也到了最後關頭。中日雙方都還剩下最後的兩位棋手。從理論上來說,擂台賽可能下2場比賽就結束。不過當時沒有多少人這樣想,中日棋界都一致認為,比賽很可能還是會出現“主將對決”。這樣就還剩下3場比賽。

馬上又是中國的春節,於是馬小飛對武宮的比賽放在年前舉行。不管誰勝誰負,最後的決戰放在年後在日本進行。

這樣一來,從元旦到春節,就有3個比較重要的圍棋賽事擠在一塊。“隱居”了4個多月的李小強,也再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李小強來到京城後,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中心。這次來京城的棋手比較多,不僅有國家隊的成員,還有很都地方隊的選手。很多人都是第1次見到李小強,他們對中國棋壇突然冒出來的“超級新星”,那當然是充滿好奇。

“李小強5個月漲一次棋”的說法已經從日本傳回了國內,現在差不多又是5個月左右了。李小強又進步到什麽程度呢?大家都充滿了期待。

李小強自己也很期待,自己另辟蹊徑不走尋常路,到底有沒有效果呢?李小強也很想通過正式的比賽檢閱一下。

“哈哈,我說小強,有段日子沒有見到你了。你的‘更高深圍棋’修煉得怎麽樣了呢?在比賽中你可要好好展現展現,也好讓我開開眼界。”

這是在天元賽的抽簽儀式現場,說這句話的,當然是張志東張大記者。通過李小強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張大記者已經被“改造”得差不多了。

在這個年代,大多數的棋迷對待中國古棋的態度,那都是口頭上尊重,心裏面不以為然。例如魯帆雲這樣的棋迷,有現成的教科書放在那裏。沒有多少人會對教科書的內容產生懷疑的。而中國的圍棋教科書,基本就是在照搬日本圍棋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