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兩個比較

張志東一直在遠遠的觀察著李小強。見他在那兜圈子,以為他在自我調整,沒敢上來找沒趣。

作為一直跑圍棋這條線的記者,他知道輸棋後的職業棋手最好不要去惹。各種各樣的反應可能都有。一般的人會認為,如果勢均力敵,棋輸得比較冤枉的話,棋手難過比較好理解。不一定,通盤被對手壓制,覺得自己沒有絲毫機會的那種絕望感同樣讓人難過。

這種難過甚至更可怕,有很多人一輩子都熬不過來。

張志東聽到李小強叫他,好像心情還很愉快,不覺有點奇怪。在他看來,棋下輸了肯定是郁悶的,能平靜下來就不錯了,說明調整得不錯。難道真有怎麽厲害的人?調整心情還能過頭,郁悶的心情還能調整成愉快……

張志東仔細看看李小強,發現他的愉悅心情不像是假的。忍不住冒出一句:

“你怎麽這麽沒心沒肺……”

李小強迷惑的看著張志東,心說我不就兜了幾個圈子嗎?不就扯了一嗓子嗎?我怎麽就成沒心沒肺了。沒心沒肺的一般都是指小白,像我這麽有城府的人……我說你沒心沒肺還差不多。

覺得被張大記者鄙視的李小強怒視對方:

“誰沒心沒肺了,你給我說清楚……”

張大記者這下覺得正常了,這下覺得合理了:

“我就說嘛,輸棋肯定是郁悶的。你說你一小孩裝什麽裝呢,你看你看,怒火出來了吧。不裝了吧,沒事沒事,沖我發一下火就發一下火吧。作為朋友,幫你分擔一點也是應該的……”

所以說張大記者這人雖然有點無知,雖然有點淺薄。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可愛的,還是個值得交的朋友。

兩人走在路上,為了安慰自己的朋友,張志東一路嘮嘮叨叨,讓李小強想起趙大寶。

“我說小強,你說讓方老搞出一個圍棋江湖,想法是好。不過圍棋這麽高雅的東西,這麽做會不會降低作品的格調。”

“接地氣,接地氣你懂嗎?”

“接地氣?這個說法有點古怪,不過卻非常形象。哈哈哈,這又是你們那邊的方言吧。真想不到,你們的客家方言還真有味道……”

李小強心裏苦笑:

“我還知道很多將來風行全國的方言呢,你不知道我現在說話憋得很痛苦嗎。”

李小強轉移話題:

“我知道你心裏不以為然。這樣吧,你對日本圍棋的歷史還是非常熟悉吧,你仔細想想,大家為什麽對他們的那些東西津津樂道。我們也不說別的,就說說他們的‘發陽論’,它在圍棋界的地位為什麽那麽高。”

說到日本圍棋張志東熟悉,起碼比中國古棋熟悉。

“發陽論”是日本圍棋的武林秘籍,真真正正的武林秘籍。

要說日本古圍棋那是有點“官辦”的性質。起因是他們日本的一個名人織田信長,這個人喜歡下圍棋。留下了一個“本能寺三劫循環”的故事,就是說這家夥在廟裏和人下棋的時候,居然下出了一個三劫循環的棋局。正巧不巧的,底下的人造他的反,把他給哢嚓了。所以日本人搞封建迷信,認為“下出三劫循環不祥”。

日本的“棋所”就是那個年代創立的,奪得“棋所”就相當於武林盟主,武林盟主稱為“名人”,棋所是官辦,那個時候的日本政府也給他們發工資的。

為了爭奪“名人”,逐漸形成了四大門派,或者說“四大家”。那就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和“林家”。總體來說“本因坊”家最強,奪得“棋所”的次數最多。“井上”和“安井”家充當挑戰者,“林家”大多時候在打醬油。

“名人”相當於現在的九段,在那個時候九段只能有一個。八段叫“準名人”,七段叫“上手”。下出“閑著之妙手”的就是兩位準名人。當時日本沒有“名人”,棋所空缺,當時有資格爭“名人”的就他們兩位。估計日本人也認為他們水平不夠,雖然下出“妙手”,棋所也一直沒有給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當然日本人不這麽說,他們是說兩人“相互謙讓”,有“君子之風”。

他們那個時候要爭奪“棋所”,必須正正規規的下挑戰書。先得到官方的認可,嗯,政府發營業執照,批準你們可以下棋了,無照營業是不行的。營業地點也是固定的,地點叫“禦棋城”。相當於政府搭個台子讓他們唱戲。

一部古日本圍棋的歷史,基本是圍繞這個舞台來進行的。所以裏面的刀光劍影,裏面的勾心鬥角,那是相當的精彩。

“發陽論”就是他們其中一個門派的武林秘籍,也忘記了是安井家的還是井上家的。和其他門派下需要營業執照,自己門派內部不需要。爭奪棋所的機會不多,所以每個門派都需要派出自己最出色的弟子去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