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富春山居圖》摹本(第2/2頁)

“哦?都帶過來了?趕快拿過來看看。”

羅果夫應了一聲,返回自己的房間拖了一個旅行箱過來,

“古籍的話沒帶幾本,倒是那些古畫,差不多都帶過來了。”

“包括那幅《富春山居圖》?”

“包括!呵呵,你還記得我用的是網上照片這件事啊?那不是迫不得已嘛……”

羅果夫一邊笑著一邊打開箱子,先拿出了一個厚厚的卷軸遞給李逸,讓他先看,然後一件一件的把箱子裏那些東西都拿了出來。

“這幅畫……”

有關《富春山居圖》的真偽,在收藏界早有定論,即便李逸運氣無敵,眼力無敵,也不可能憑空再變一幅真跡出來。只是這幅畫雖然羅果夫不把它當回事,但既然是很早就從國內流失的,那麽很大的可能會是一幅很有價值的仿作。

在《富春山居圖》問世600多年的歷史上,不但真跡歷盡坎坷,就是它幾幅比較出名的臨摹版本也各有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歷代《富春山居圖》的臨摹作品大概有五六個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後人為了牟利,將原作者的題款去掉,偽造了黃公望題款,並且還偽造了鄒之麟等人的題跋,這一系列的作假手段把當時的乾隆皇帝都給騙了。

據記載,乾隆最先得到的《富春山居圖》就是子明卷這幅偽作,之後他又得到了《無用師卷》的真跡。只是,不知是礙於面子,還是眼力問題,乾隆堅持認為子明卷才是真跡,還下令將《無用師卷》真跡當做偽作編入了《石渠寶笈》次等並命梁詩正書貶語於此本上。現在這兩幅畫都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共同見證著華夏書畫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談。

另一幅比較出名的應該就是明朝畫家張宏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這幅畫是學術界公認的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和沈周的背摹版本一起,目前都收藏在燕京故宮博物院。

除此之外,據說還有明代畫家鄒之麟,有“清初畫聖”之稱的王翚等人的臨摹版本。但這些版本的下落就不太明晰了,有人說流失海外,也有人說損毀於戰火,反正除了某些史料中有所記載之外,誰也沒見過實物。

李逸之前就懷疑羅果夫手上的就是其中的一版,現在拿到實物,自然是要好好的欣賞一番,順便鑒定一下到底是哪個版本。

隨著畫面的展開,只見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一幅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筆墨清潤,意境簡遠的山水巨制緩緩的展現在了兩人眼前,讓兩人久久不能言語。

“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簡直是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到了淋漓盡致!呵呵,要不是早就知道《富春山居圖》的下落,有人說這一幅是真跡我也信啊!”

“是啊,這一幅都這種水平了,那據說是最接近原作的張宏版,還有連乾隆都愛不釋手的子明卷又該是何等氣象?那真跡又該是何等水平?”

李逸感慨的長嘆了一聲,從卷首題跋開始,一點一點的欣賞著這幅同樣堪稱巨制的仿作,試圖憑眼力看出這究竟是誰的作品。

“咦?這幅畫……好像是完整的?”

李逸還在和題跋的筆跡糾纏,那邊的譚默軒已經發現了不對勁。

《富春山居圖》的真跡在流傳到了明末清初的收藏家吳洪裕手裏的時候,還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只是在吳洪裕彌留之際,欲將這幅畫作為陪葬,曾將這幅作品投入火中,雖然很快就被人搶救了出來,但已經被燒成了兩段,也就是現在的《無用師卷》和《剩山圖》。

目前流傳的摹本中,只有張宏的一幅是完整版本,如果這幅畫也是完整的話,那麽,它就不是目前已知的那幾名畫家的摹本!

這個發現讓兩人幾乎同時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李逸匆匆將畫作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之後,就死死的盯上了卷首的題跋,怪不得,這筆跡看著是那麽的熟悉,一開始他還以為是看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