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第三幅《蒙娜麗莎》(第2/3頁)

可是,他剛剛用這個想法自我安慰完畢,接下來的一幅作品就又一次讓他瞪大了眼球,這竟是保羅·塞尚的一幅靜物作品!

保羅·塞尚,堪稱法國最著名的畫家,是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在19世紀末的時候就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進入20世紀之後,更是被西方現代畫家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

這些尊貴的頭銜,反應在他的作品價格上,就是一系列讓人難以置信的天價。

1999年,他的靜物作品《簾子、罐子、盤子》,賣出了超過6000萬美元的高價,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貴的靜物畫,並擠入了當時世界最貴藝術品的前十名!

2012年,他的作品《玩紙牌的人》系列畫作中最著名的一幅,賣出了2.5億美元的天價,及至今日還蟬聯著世界最貴藝術品的頭銜!

“1999年就價值6000萬美元,這一幅靜物就算是比不上那幅,可現在畢竟是17年之後啊!如果再加上《玩紙牌的人》的加成,這幅畫,怕不是輕輕松松的就能過億?”

十二幅作品,不但全是名家之作,而且僅僅是價值過億的就有3幅,更別說僅有的一幅華夏名作都足以名列華夏十大傳世名畫的作品,這樣的結果,實在是有點出乎李逸的意料,也不由讓他深深的好奇,這究竟是哪個家夥存進瑞士銀行的?

“逸哥,逸哥,你快看,居然是這幅畫,天哪,居然是這幅畫!”

接下來的十幅畫都是德國畫家的作品,雖然也都不錯,但卻沒有一個能達到頂級的程度,因而李逸看的也都比較快,基本上兩分鐘一幅。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第23張作品,然後被紅塵的一聲驚呼所打破。

事實上,這幅畫不止是紅塵一眼就能認出來,同樣的,谷楓和李逸也一眼就認出了這究竟是幅什麽作品。

只是,這幅作品實在是太驚人了,以至於谷楓和李逸只能用巨大的倒吸涼氣的聲音來回應紅塵的驚訝,因為,畫面上那個女郎的微笑實在是太熟悉了!

可是,這個熟悉如果出現在這裏,卻讓人感覺有些不寒而栗,這真的是那幅畫嗎?那幅畫怎麽可能會出現在這裏?

盧浮宮的鎮館之寶之一,上世紀60年代時其估價就超過了一億美元,世界上研究這幅畫的專著數量多達數百部,甚至有數十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

真偽之謎,背景之謎,失蹤之謎,遺骸之謎……

這一切的一切,都歸於那一抹神秘的微笑,沒錯,這第23幅畫就是那幅《蒙娜麗莎的微笑》!

三個人呆呆的看著這幅《蒙娜麗莎》,房間裏安靜的連一絲輕微的呼吸聲都聽不到,半晌,方聽見紅塵用呻吟般的聲音輕輕說道:

“這幅畫居然出現在這裏,那麽,盧浮宮那幅……”

“盧浮宮那幅肯定是真的!”

“那你是說,這幅是假的了?嗯,有可能,因為這幅畫現在已經不能用價值來衡量了,它不但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還是法國人的驕傲,我記得,它失竊那次,法國甚至都把那天定為國難日……”

紅塵和谷楓小聲的議論著,李逸則盯著畫作一言不發,半晌,才將手輕輕的從畫作上抹過,然後,深深的吸了口長氣,說道:

“這幅畫是真的,盧浮宮那幅也是真的。”

“啊?這怎麽可能?逸哥你看,這幅畫和那幅幾乎是一模一樣!”

紅塵將手機拿到李逸面前,指著上邊那幅《蒙娜麗莎》嚷道。

“有什麽不可能的?2012年的時候,一家瑞士財團公布了一幅作品,名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那幅畫,就和盧浮宮那幅《蒙娜麗莎》幾乎一模一樣,而且研究表明,那幅畫也是達芬奇的真跡。”

“事實上,在研究達芬奇和《蒙娜麗莎》的學者當中,一直有著一個不是十分確定的傳言,那就是,在1506到1516的十年間,達芬奇應該是畫了3幅《蒙娜麗莎》,其中《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應該是第一個版本,也有可能是一個未完成的版本,而盧浮宮那幅則應該是最後一個版本。”

“啊?還有這個說法?網上查不著啊!”

“你登錄英文網站就應該能找到。我記得,當年《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第一次露面的時候,也引起過巨大的爭議,可是經過碳14等手段的鑒定,以及幾何構圖比例的對比,專家們最終認定了那幅也是真跡,而事實上,達芬奇確實是有為一幅畫作繪制兩個或兩個以上版本的習慣,他的另一幅名作《巖間聖母》就有兩個版本。”

“原來是這麽回事……逸哥,那你說這幅畫能賣多少錢?”

聽到李逸言之鑿鑿的確定這幅《蒙娜麗莎》也是真跡,紅塵臉上的表情頓時就精彩了起來,法國的驕傲啊,失竊堪稱國難,那該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