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女王的玉鐲(第2/3頁)

龍鳳都是古代帝皇家族專用之物,所以這件肯定是一件宮廷舊藏,而且多半還是清宮舊藏,甚至有可能是慈禧所有都不奇怪。

之所以會這麽判斷,是因為翡翠在華夏的歷史。

玉文化在華夏源遠流長,古已有之,雖然一直以來都是以和田玉為尊,但根據史料記載,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有翡翠出現。

只是當時的翡翠並不是很值錢,比和田玉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而且這種情況歷經宋元明3代都沒有什麽太大的改善,一直到了清代末期,尤其是慈禧掌權之後,情況才有了明顯的變化。

在慈禧所收藏的寶貝裏,翡翠西瓜和翡翠甜瓜都是非常著名的絕世珍寶,另外,翠玉透雕盤龍頭簪、翡翠白菜,甚至相傳是從恭親王手上要來的翡翠扳指,都是老佛爺的心愛之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時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到宮裏辦事,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套翡翠扳指和翎管,所以,在那個時期,翡翠的價值已經被大大的提升了起來。

只是,從目前出土的一些文物看,那個時代的人們更關注的是翠色,對於種水反而沒有現代人這麽計較,這一點,從這件手鐲上就能看的出來,當時的皇家絕對不是沒有實力尋獲玻璃種翡翠,而是他們更看重顏色,在他們眼裏,這種滿綠的冰糯種絕對要比翠色並不突出的玻璃種優勝。

將手鐲拿到手上,李逸才注意到,這上邊雕著的,並不是一只鳳凰,而是首尾相連的兩只!而且,雕刻手法也不是簡單的陰刻,在鳳凰身體和尾羽部分,還使用了一些淺浮雕的技法,讓鳳凰看起來更加的栩栩如生。

用手指輕輕的抹過手鐲表面,李逸搖了搖頭,這種加了雕刻的手鐲並不實用,主要就是因為清洗的問題。像這種鐲子,戴在手上一天,雕刻線條部分就有可能會被染上汙物,而如果頻繁清洗的話,對翡翠表面的拋光也是一種破壞,或者只有像皇家這樣,有專門的玉雕師服務,才能夠不怕這個麻煩,尋常人家應該是不會佩戴這種手鐲的。

不過作為文物來說,其價值很明顯要高於普通富貴人家所用的手鐲,尤其是在看了雕工之後,李逸不由開始猜測,這件鐲子屬於慈禧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其實屬不屬於慈禧,應該是沒什麽意義。因為按照正常來說,就算是知道一件翡翠手鐲應該是屬於某位名人,但如果沒有明確的傳承作為證據的話,其實也沒有什麽用,因為一般的翡翠手鐲上絕對不會留下任何的銘款。

可是這件卻有點不太一樣,因為這件的外表面有雕刻,那麽,在手鐲的某個地方留下銘款,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能找到銘款,證明這件手鐲曾經是哪名皇室成員所有,那麽,這件鐲子的價值絕對會比現在要貴重的多。

抱著這種想法,李逸仔細的檢查了手鐲的內外表面,不但沒有找到銘款,反而又發現了一處缺陷,在手鐲的內表面某處,有一個芝麻粒大小的黑色色斑!

只是奇怪的是,這個色斑卻不是翡翠的癬,而且作為一件皇家用品,也不應該有這麽明顯的缺陷才對,可是這件……

李逸沉吟著用手指反復摩挲著那塊色斑,他懷疑這裏有可能就是銘款的地方,只不過雕刻師使用了微雕的手法,後來被汙物所侵,而這件鐲子後來的擁有者又不知道這個秘密,所以沒有及時清理,或者清理了卻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將它當成了一塊黑斑。

可是,他反復摩挲了半天,沒有感覺到一點不光滑或者是雕刻過的痕跡,而且,就算是用上放大鏡,也還是沒有任何的發現,不由苦笑著開啟了鑒靈牌。

一陣涼氣流過,鑒靈牌給出了一個讓他目瞪口呆的鑒定結果。這件質地顏色都不算是特別突出,外表面還很罕見的雕刻了鳳凰,而且內表面還有缺陷的翡翠手鐲,居然是帶領英國進入“日不落帝國”時期的一代女王,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王的飾品!

這尼瑪怎麽可能?這件鐲子無論從款式還是雕刻手法,妥妥的都是清代末年華夏的產物,怎麽可能會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飾物?

可是,鑒靈牌是不會出錯的,所以李逸只能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如果不是他看錯了,那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就只有兩種可能,那就是,這件手鐲是作為國禮,由當時的清政府贈送給女王的,或者,是女王的那些侵略東方的下屬,自己找人做來獻給女王的!

不過,考慮到當時的社會情況,後一種的可能應該會比較小,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得到洋人庇護的或者受到逼迫的玉雕師,在洋人的要求下制作了這一件違禁的飾品。

輕輕的敲了敲下巴,李逸倒是有些慶幸這件鐲子是屬於維多利亞女王的了。因為不管是從哪裏得到的鐲子,英國皇室多半都會有這件鐲子的相關記載,而英國的這些記載,在保管的完整度上肯定要遠遠的強於清廷,所以這絕對是一件絕世的好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