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敗興而歸(第2/3頁)

“一個西,一個東?”

司機無意間說出的話卻讓李逸的腦海中翻起了一片驚濤駭浪,因為他忽然想起了一個可能,一個很可能就是事實真相的可能。

陽鹹在西,兵馬俑在東,而他們昨天去的培訓中心則在南邊,這三個地方都有兵馬俑,那麽,會不會在北面也有一個?而這四個方向的正中間,他們拱衛著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秦始皇陵?!

“行,500就500,快開車吧!”

李逸掏出手機,打開百度地圖,找到了兵馬俑的位置,然後又找到了培訓中心和他現在所處的位置,默默的看了一陣,慢慢閉上了雙眼,或許,這個謎底很快就要揭開了!

陽鹹距離兵馬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有70公裏,不過走繞城高速的話,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所以不到一個小時,李逸他們就趕到了秦始皇陵所在的潼臨區,買了門票,兩人先走進了兵馬俑博物館。

“這裏的布局,差別很大啊……”

繞著兵馬俑逛了一圈,一個新的疑團又自他心底升起,這個地方不但布局和他之前看到的那兩個組團有差別,兵俑形象也更加的豐富。而且,1、2、3號坑功能的區分也更加清楚,不像之前那些,就是簡單的隊列,這又是怎麽回事?

帶著滿腹的疑問,李逸直奔封土堆,他要看看,封土堆下邊,到底是怎麽回事!

秦始皇陵包括地面建築和地下建築兩個部分,經過歷代的破壞和時間的侵蝕,目前地面部分只能根據史料還原,不過據說埋藏著地下宮殿的封土堆雖然面積減少了一半還多,但卻從未被人盜掘過,如果這裏真的是秦始皇的陵墓,他一定能看出來點什麽。

現存的封土堆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小山包,形狀並不是很規則。但據測量,其底面積接近12萬平米,周長接近1400米,應該是由三個大小不等的四棱台幾何體堆砌而成。

封土堆頂台的高度約為52米,封土堆之下,根據目前測量出來的數據,應該還向下深挖了差不多35米到40米左右,而秦始皇的地宮,就位於封土堆的正下方,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其墓室,則位於地宮中央,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如果這些數據都沒問題的話,這也就是說,以李逸目前透視的距離,這裏即便真的是秦始皇的陵墓,他也看不到秦始皇的墓室,而且,如果角度不對,運氣不好,甚至連地宮都看不到痕跡!

站在封土堆前,看著介紹封土堆資料的黑牌子,李逸只覺得一陣陣的蛋疼,修個墓而已,用不用搞得這麽誇張啊!

搖搖頭,他擡腳踏上了直通封土堆頂的水泥階梯,既來之則安之,先試著看看吧,萬一這裏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陵墓所在地呢?

開啟透視,李逸一路留意著腳下,一路順著石階往上行。然而,隨著石階一級級的擡升,他的心卻越來越沉,這尼瑪,果然是看不到嗎?

一步一步往上爬,眼看頂台在望,李逸的心也沉到了谷底,果然,什麽都看不到!

站在頂台上,環視了一圈秦始皇陵的風光,他郁悶的幾欲仰天長嘯,尼瑪啊,透視60米,居然看不透一個2000多年前修建的帝王陵,這委屈你讓他跟誰說去?!

“走吧,收拾東西,回燕京!”

咬牙切齒的瞪著封土堆發了一陣呆,李逸恨恨的轉身離去,奶奶的,秦始皇你個小妞給老子等著,等老子透視距離長到100米再來光顧你,到時候不把你個老小子看光光我就跟你姓!

心中雖然發狠,但實際上,李逸卻有點沮喪。因為他很清楚,如果不是意外的碰到了那塊巨大的難以想象的隕石,他現在能夠透視的距離應該還在一米以下掙紮,即便增長,也只能以厘米計。而要想看到封土堆下究竟有沒有所謂的地宮,有又是什麽樣,除非另有奇遇,否則,他這輩子也就只能像是其他遊客一樣,去模擬地宮裏耍耍了。

這踏馬都叫什麽事啊!

回到酒店,李逸先是給秦川打了個電話,得知九霄環佩琴若想徹底修好,起碼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也就不再想這件事情,直接買了幾張折返燕京的高鐵票,登上了北行的列車。

車上,他又和何沖聯系了一下,何沖告訴他,第二次進山采玉的時間已經確定,就在五天之後,李逸需要提前兩天趕到和田,適應當地的氣候,順便準備進山的裝備。

當天晚上,李逸他們就趕回了燕京,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那幅王重陽的畫像,用刀挑開畫軸的堵頭,將其中那幅緙絲作品拿了出來,受了這麽大的憋屈,總要找件寶貝來安慰一下吧?

作品打開,果然是一幅長春子丘處機的布道圖,畫面上,不但丘處機、成吉思汗兩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就連蒙古包內的各色擺設都描繪的清清楚楚,而作品右上角的題跋,則說明白了這幅作品的來歷,這正是根據黃公望所作的《真人布道圖》轉化而成的一幅緙絲,而它的用途,則是敬獻給全真教成立一百周年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