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亂花錢(第3/4頁)

“這個簡單,上網查一下潘大師的真跡,對比一下筆跡應該就能看出來,不過你小子實在是太厲害了,這都能看出來,我真不知道還有什麽能瞞過你的眼睛。”

李逸有些汗顏的搖了搖頭,其實,這幅畫鑒靈牌給出的判斷是真跡,如果不是他習慣性的透視了一下,從裝裱中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問題,還真發現不了。

“應該是沒錯了,你看,這筆跡模仿的雖然很像,但和真跡比起來卻顯得僵硬了些,尤其是這個亮字,你看,潘大師寫的古拙感很強,而這個模仿的痕跡就比較明顯,還有這裏,這幾個字……”

兩人拿著手機,仔細對照研究了一番題跋的筆跡,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這幅畫,整體的感覺一看就是真跡,這種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一些細節,而店家正是利用了這個誤區,將這幅殘缺的畫作還原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

兩個人都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作品,因此又湊在一起研究了一陣,直到老板過來詢問,他們才搖搖頭,轉身去看其他的作品。

很快,李逸就看完了所有的畫作,看到何沖還在研究那幾幅老板剛剛說過的有潛力的作品,就走到櫃台邊,開始打量櫃台裏的物件。

櫃台裏,各種顏料、毛筆、墨水占去了大約一半的位置,另外,各種可以用來制作印章的材料也占了差不多兩個櫃台,剩下的,一個裏邊放著十幾方古香古色的硯台和一些墨錠,另一個裏邊,則擺放著一些筆架、筆洗、筆筒等物,看起來,都不是新東西。

“老板,麻煩你把這個筆筒拿出來我看看。”

李逸看上的是一件竹刻筆筒,因為他擁有一串竹刻金陵派創始人濮仲謙和嘉定派創始人朱鶴之孫朱三松共同用手工削制出來的珠子,而且還在通瑞寶年終核查的時候見識過清代竹刻名家封錫祿親手所雕的竹刻香筒,因此對這類東西特別敏感。

這件筆筒,只是看著就像是嘉定派名家所作,一上手,李逸更是認定,這八成也是一件封氏兄弟的作品,雖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個,但絕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寶貝!

這件筆筒,雕刻的畫面是常見的劉海戲蟾,其鏤雕圓渾精湛,細入毫發,絕對是一件名家之作,只不過落款卻不是他猜測的封氏三兄弟,而是嘉定派歷史上更加著名的三個人,人稱嘉定三朱之一的朱纓朱小松!

朱纓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和竹刻家,其父朱鶴是嘉定派的創始人,歷史上,人們將他、朱鶴以及他的第三個兒子朱稚征並稱為嘉定三朱,他們,代表著竹刻的最高水平。

嘉定三朱中,朱稚征的名頭最為響亮,朱鶴稍次,至於朱纓,還要更加的差上一些。但也有人分析,朱纓的名頭之所以不如其父其子響亮,並不是因為他水平差,而是因為後來人多喜仿刻朱鶴朱稚征的作品,所以這兩人才會更加有名一些。

至於為什麽後來人會更多的模仿朱鶴和朱稚征的作品,也有人給出了解釋,那就是朱纓在書畫方面的成就太高,因此他的作品仿形易但仿神難,所以模仿的人才少!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麽,朱纓才是嘉定三朱中技藝最精湛的那個!

當然,以上這些說法都是李逸逛論壇時看到的一家之言,並沒有什麽確切的證據,事實上,無論是朱稚征還是朱纓,其竹刻水平都達到了宗師的高度,而且因為傳世的都極為稀少,其價值根本就無法界定,堪稱無價之寶!

朱纓的竹刻作品,目前能夠確認為其真跡的不超過五件,但這幾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和他傳世的書畫作品一樣,以氣韻神采見長。

李逸仔細的觀察了筆筒上的畫面之後確定,這件,應該不是後人仿刻,而是一件真正的朱纓的作品!

開啟鑒靈牌,涼氣一閃而逝,而李逸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老板,這件怎麽賣?”

“這件是清代嘉定派竹刻名家時鈺之子時其吉的作品,你看這裏,就是後人故意剜剔的痕跡,實意想要的話,12萬。”

聞言李逸翻了個白眼,這家老板也算是用心,知道大家不可能相信這會是朱纓的作品,所以偽托了一個時其吉的名字,可他們哪裏知道,這一番說辭才是畫蛇添足啊!

“就算是時其吉的作品,這個價格也貴了點,這樣吧,8萬賣不賣?”

“先生,您看我們本身就很實在,這件如果非要說是朱纓的作品,張口要個幾百上千萬的也不是不可以,可我們還是說了實話,所以您就別講價了,這樣,11萬8,優惠兩千,您看怎麽樣?”

李逸想了想,直接掏出銀行卡遞了過去,11萬8就11萬8吧,反正便宜已經占足了,如果因為這兩三萬再發生什麽變故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