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印中藏印(第2/2頁)

這件玉璽一眼看去,很像是極品的羊脂白玉,但湊近了細看,以及上手後的感覺,稍微對玉器有點研究的人,只怕都能認出來,這應該是用一種特殊的硬質塑料塊雕刻出來的贗品。

然而,神奇就神奇在這裏,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想到,這竟只是一個障眼法,而真的玉璽,其實就在他們眼前!

當李逸對這件尺寸不合,卻做的惟妙惟肖的玉璽起了疑心,啟動了鑒靈牌之後,他的透視眼告訴他,在這枚塑料的假玉璽裏邊,竟藏著一塊整整小了兩圈,外觀卻幾乎一模一樣的真玉璽!

李逸知道這枚玉璽的來歷。

周武王是唐代女皇武則天的自稱,據記載,她曾有過這樣一枚玉璽,可是後來卻失傳了。

乾隆很崇敬武則天,而且又酷愛玉器收藏,於是出於把玩需要,就讓宮中工匠用極品的羊脂白玉,根據流傳下來的圖文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贗品”出來!

而現在,這件一模一樣的贗品竟被人異想天開的澆注了一層厚厚的塑料外殼,然後又在這層塑料外殼上,雕琢了一個真正的贗品!

乾隆一生到底制作了多少方玉璽,現在不得而知。

但根據《乾隆寶藪》及現藏寶物粗略估計,有專家稱,乾隆一生共刻制各種寶璽達1800余方,這個數字,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質地上,乾隆寶璽也是多種多樣,包括華夏制印的傳統材料銅、玉、石、水晶、瑪瑙、象牙、文竹、蜜蠟、澄泥等等,當然還是以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占絕大多數。

其中,玉質寶璽的制作比例明顯較多,玉石品種也多種多樣,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漢玉等,總量達600余方。

玉璽總量雖多,但其珍貴程度卻天差地別,因為一個人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精力來賞玩。

因此,除了那幾枚用於奏章和奏折的公印之外,乾隆常用於自己書畫作品和收藏的私印,一共也才十幾枚。而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他一時興起的產物,往往把玩一段時間後就棄之若履,甚至連自己都不記得曾經有過這麽一方寶璽。

而這方“周武王、皇帝璽”卻不太一樣,因為它屬於那十多枚常用的收藏私印之一!

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手上的這枚塑料大印,李逸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實在是太絕妙了。這麽做,即便是之前有人知道他手上藏有乾隆玉璽,但只要沒見過,都會被他誤導。

“老板,這枚玉璽你收藏多久了?”

老板看了他一眼,呵呵笑了兩聲,

“這枚玉璽,在我店裏沒多久,不過它的來歷我倒是知道一些。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大陸偷渡過來的人帶來的,後來,應該是因為生活艱難或者是其他別的原因,流傳了出來……”

李逸恍然,如果這麽說就能對上了。畢竟,在那個破四舊的年代裏,任何的古董都有可能會被損毀,而為了保護它,加上這一層保護膜實在是個不錯的好主意。

至於後來為什麽會流傳出來,而且還被當成贗品在這裏擺賣,李逸猜測,應該是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去世了,但因為某個意外,這印中藏印的秘密卻沒有被傳下來!

而這一系列陰差陽錯的事件,最後只能有一個受益者,很顯然,這一次又是他!

簡單的和老板扯了一下價格,李逸僅僅花了兩萬新台幣就將這枚珍貴的玉璽收入了囊中。

陸凝霜跟著他混有一段時間了,知道他從來不會亂出手,因此一走出店門,就扭著他問道:

“這個塑料章有什麽故事?難道你認識他之前的主人?”

李逸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不由暗暗為這丫頭超強的腦洞點了個贊,

“人家七十年代就偷渡……”

“噢噢噢,是你父母認識他們家的人?”

李逸頓時一陣哭笑不得,你怎麽就扭著這個不放了呢?

我告訴你,這就是個大粽子,外邊這層塑料,是粽子皮,裏邊的餡呢,不好吃,也不擋餓,卻代表著老果的一片心意,吃到的話,你娃就發達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