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最重要的一課(第2/2頁)

“第二個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境界,畫家畫出的看似仍是同樣的山水,但這個山水,和剛剛第一階段的山水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個山水,是畫家眼裏的山水,是他想告訴大家的山水,也就是說,這是帶有畫家個人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山水!”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而這個不一樣,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世界,而是人的心情,感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表現最明顯的西方的抽象派油畫來說,他們大師級的作品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扭曲、荒誕,還是光影明暗的應用,都是具體的世界在畫家心靈中的投影,而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畫家想讓我們看到的,從他的角度出發的,是他對這個世界萬物的一種高度提煉的抽象描述。”

“具體到水墨畫中,你們會覺得,有的大師的山水畫氣勢磅礴,氣象萬千,而有的大師即便是畫了波瀾壯闊的山河,也依然給人一種小橋流水,閑適人家的感覺,這就是畫家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東西被你們感覺到了。”

“而要想做到這一步,你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這節課的主題——問心!問問你們自己的心,你們想要什麽,想得到什麽,願意為了這個世界付出什麽,想要傳達給這個世界什麽……”

“每個人,他這一生所走過的道路、見過的風景,和其他人都是截然不同的。具體表現出來,就是每一個都不一樣,包括他的行為舉止、言談舉措、思想認知等等等等諸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對很多東西的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而要想將這種獨一無二,獨屬於每一個人的靈魂印記在你的作品中體現出來,你就必須要搞清楚,它究竟是什麽!”

“我們磨練畫技,學習畫法,其最終極的目的也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將心中所思所想具現在作品之中,可是你都沒有搞清楚你在所思所想的東西是什麽,那麽,就算是擁有絕頂的畫技,又能怎樣?”

“所以,問心,就是大師和普通的書畫家之間的分水嶺!”

“而你們,現在就站在這個分水嶺之前,如果想再進一步,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不願意將自己的心拿出來血淋淋的拷問一番,那麽,你們只能永遠的站在這裏,而看不到嶺那邊的風景!”

看到幾位弟子或者低頭沉思,或者皺眉思考,胡瑾泉點了點頭,

“繪畫如此,書法如此,你們的人生其實亦是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其實,在胡瑾泉剛剛講出主題是“問心”二字的時候,李逸就知道,這節課,應該是師父刻意為他準備的。而之所以不在一開始就給他講,應該是一方面要觀察他,看他需要的是哪些方面的東西,另一方面,則應該也是想要讓他自己先沉澱一下。

可一開始講,李逸就忽然發現,他似乎是有些自作多情了,因為胡瑾泉是真的在講一些有關書畫境界方面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也可以觸類旁通應用到其他方面,但這並不是針對他一個人的授課。

然而,當胡瑾泉講出最後一句,人生亦是如此的時候,李逸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還是一堂專門針對他一個人的授課!

回想起回國這一段時間,兩位師父的苦心積慮,李逸微微搖頭,何德何能啊,他這人生最重要的一課,竟是由兩位書畫界的頂級大師聯手給他上完的!

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墻外的野草,李逸心中思緒萬千,無數念頭錯綜復雜,一湧而上。

他想要什麽?

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啊!

他想要錢,要寶貝,要幸福,要身邊的人健康,要……

可是,這些東西能具現到作品中嗎?怎麽具現?

仰頭想了一陣,他撓了撓頭皮。

難道,達到了這個境界,他在想偷懶的時候畫出來的畫,就會是,也必須是,一個元寶形的,看起來一副懶洋洋模樣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