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九谷燒(第2/2頁)

瓷器的表面,一共塗有大概四種底色,分別是深藍、淺灰、褐色、以及紫色。

而這四種底色的分布並不均勻,整體來說,瓷器的上半部分藍色居多,下半部分則是淺灰色的地盤,褐色主要是襯托在瓶身上那一片蝴蝶般的白色葉子狀花瓣下,而紫色,則出現在瓷器的肩部,像是被人隨手塗鴉,又好像是燒壞了出現了窯變。

這件瓷器的表面,似乎是經過了一種特殊工藝的處理,和華夏古瓷那種光鮮亮麗的釉面完全不同,就好像是做過亞光處理一樣,不但看起來很柔和,而且摸起來手感也是相當的不錯。

仔細的看了一陣釉面,李逸終於確定,這應該是一件日本古瓷,而這種顏色處理方法應該叫做染繪!

日本陶瓷器皿的歷史非常久遠,最古老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約一萬年前,當然,那時的出產現在被叫做土器。

而日本瓷器真正開始出現,則是在1616年,當時,被他們從朝鮮俘獲回來瓷器大師李參平成功的使用日本本土的瓷土燒制出了第一件瓷器,從此,日本的瓷器開始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

及至今日,像九谷燒、伊萬裏燒等日本本土品牌,在世界陶瓷界都是頂尖的品牌,其知名度和美譽度都不是華夏目前的瓷器所能夠抗衡的。

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我們的老祖宗創造了瓷器,而我們更是被西方人稱為瓷器之國,可結果呢?發展到今天,不但英國發明的骨瓷在市場上一枝獨秀,就連我們的老鄰居、老徒弟都已經青出藍而勝於藍了。

有了基本的判斷之後,李逸將這件形狀古怪的香爐翻了過來,果然,器底的款識上寫著很清晰的三個日語漢字,九谷燒。

九谷燒因發祥地在日本九谷而得名,距今已經有350年的歷史,其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燒制陶瓷器,後期幾經波折,現在已經是世界知名的陶瓷品牌。

九谷燒也是李逸了解過的為數不多的日本瓷器流派之一,有關這個流派的資料,他只是想了一下,就慢慢地記了起來。

九谷燒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它的釉色和這個亞光處理。基本上,所有九谷燒出產的瓷器,都是釉色濃重、鮮美,那些對比強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濁而無光澤的瓷質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調和,展現出了日本彩繪瓷器的最高境界。

用鑒靈牌鑒定了一下,李逸發現,這件香爐的歷史並不久遠,只是上世紀40年代的產品,雖然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應該值不了多少錢。

將香爐放回原位,他又拿起了一件圓形的好像是帶蓋的杯子一樣的器皿。

這件瓷器的顏色同樣是非常精彩,整體看起來,就像是用最最頂級的田黃凍石雕刻而成,而且杯子的上半部分,還另外做了一種類似於華夏古瓷那種自然開片般的處理,而且在這些不規則的網狀紋路中還填充了一種血紅色的顏料,看起來非常的漂亮。

這也是一件九谷燒,而且,經過反復確認,李逸發現,這竟也是一件水指!

開啟鑒靈牌,和剛剛那件香爐不同,這件瓷器給他提供了一絲微薄的涼氣,而鑒靈牌的鑒定結論也證實了他的判斷,這是日本明治時期九谷燒著名的制瓷大師阿部碧海的作品,碧血水指!

剩下兩件瓷器,也都是九谷燒的瓷器,其中一件梅花枝鳥掛盤也是明治時期的出產,雖然精美,但卻不是什麽大師之作,而另外一件瓷罐,則和一開始他看的那件香爐差不多,是近代的產品。

“庫斯塔先生,一共就只有這些嗎?你再好好想想,還有沒有什麽其他的東西?不是瓷器也行。”

庫斯塔想了想,搖搖頭,應該是沒有了,在他印象中,包括十二花神杯在內,這些瓷器都是他爺爺的一個日本朋友送的,而他爺爺,則根本就沒有什麽收藏的嗜好。

聽到他居然這麽說,李逸不由深深地為這些名貴的瓷器明珠暗投而感到遺憾。不過隨即又感到慶幸,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可能得到這樣的一個機會,因此,還是讓這些無知的人更多些好了。

“庫斯塔先生,是這樣,這十一只杯子雖然也都很漂亮,但是這一套花神杯中,最少見的還是那只月季杯,所以……”

李逸想了一下,接著說道:

“所以,這幾件日本的瓷器我就不給你另外開價了,這樣的話,每只花神杯我都按兩萬歐元給你計算,這樣一共就是24萬歐元,你看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