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惹誰不好(第2/2頁)

龐元濟的鑒賞印鑒眾多,如“虛齋”、“虛齋鑒藏”、“虛齋珍賞”等,均是當時著名的篆刻家趙叔孺、王大炘、吳昌碩等人所刻。及至今日,“虛齋”的收藏鑒章已經成為識別書畫真偽的重要標志之一。

只是,建國後,龐家後人將其所藏書畫文物大多都捐贈或出讓給了滬城博物館、京南博物院和蘇城博物館這三家博物館,目前流傳在市場上的帶“虛齋”收藏鑒章的作品非常少見,即便有,很多也是當年龐元濟只有緣鑒賞卻無緣收藏的珍品,或者是他早年轉讓出去的一些藏品。

而這幅松鼠圖上,鑒賞鈐印留下的就是“虛齋珍賞”四字,而且,從字體、規制等方面,看不出有什麽明顯的異常,按道理應該是真的。

然而,持反對態度的人的意見也很有道理。

他們認為,虛谷作為那個時代最出名的一批畫家中的一員,而松鼠畫又是他最擅長的領域,甚至可以講,畫松鼠全天下無出其右者!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龐元濟真的收藏過這幅畫,為什麽在《虛齋名畫錄》和《續虛齋名畫錄》長達20卷的篇幅中都沒有絲毫提及?難道他的收藏就真的恐怖到連虛谷的《松鼠圖》都排不到前634名?

很顯然不是這樣,那麽,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他沒有收藏過這幅畫,甚至連見都沒見過!

而且,這幅畫上的兩只松鼠雖然靈動活潑,但是和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那幅《松鼠圖》上的小松鼠相比,在尾巴的處理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

目前存世的虛谷松鼠作品,其所畫松鼠均是用細筆清晰的描畫松鼠身上的每一根毛發,而且其所畫松鼠的尾巴基本上從頭到尾都是差不多粗細,而且其中長長的尾骨表現的都比較明顯。

而這幅作品,不但松鼠毛發用筆不同,與之其它畫作的根根清晰可見相比,這幅畫明顯要模糊的多,而且松鼠的尾巴更是變化極大,不但看不到尾骨,整個形狀都變了,一根毛茸茸粗細差不多的被畫成了前端細,尾端粗成球狀的那種長尾。

當然,也有人支持黃海濤,畫家作畫,到後期主要看意,運筆和一些習慣反而成了次要的東西,就以這幅畫來說,誰又能肯定不是虛谷在做一種新的嘗試?你畫虎畫馬都千姿百態,那麽誰規定了松鼠就要永遠都是一個模樣?

再就是鑒賞印鑒的問題,這個更好解釋,龐元濟先收藏後轉讓,或者是應友人之請幫別人鑒賞真偽都有可能,絕對不能因為其未入名畫錄就一口咬死鑒賞章為假!

更何況,即便鑒賞章為假,也不能斷定這幅畫就一定有問題,因為後來確實發現過真跡上鈐有“虛齋”假章的,據說那是為了提升畫作本身的價值,一些造假者故弄的玄虛!

那麽,誰又敢肯定這幅畫不是那種情況?

這就是雙方爭執的焦點,而李逸因為一直是在遠觀,所以雖然將爭執的內容聽的清清楚楚,但是你要是問他這幅畫究竟是真是假,嘿嘿,對不起,就算不是一問三不知,但在這些大行家面前,也絕對是屬於超過三句話就露餡的那種水平!

“黃老,我才跟師父學了沒多久,這個……水平有限,不敢妄語,不敢妄加置評。”

然而,有些事情靠躲是躲不過的,鑒定師能到這種水平,可以說一個個都是博古通今、驚才絕艷的人物。這樣的人骨子裏都有一種絕對的自信和自傲,雖然平時看上去是一團和氣,但彼此不服的現象絕對不是一例兩例。

偏偏鐘皓晴就屬於某些人暗地裏不服的對象之一,而李逸作為她非常看重的一名弟子,為此甚至不惜和自己的老公搶徒弟,登時就有人想要看看他的水平到底怎樣,到底好在什麽地方……又怎麽可能會輕易放他脫身?

因此,一看到李逸被抓了出來,不管是認為這是仿作還是真跡的兩幫人連招呼都沒打,就默契的瞬間合流,飛快的給他讓出了一條通道。來,湊近了看,使勁看,別給你師父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