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假的也收藏

將畫交給谷楓拿著,李逸又看了幾幅作品,卻沒再發現什麽能讓他眼前一亮的,就起身告辭離開了。

這年頭,全民收藏的熱潮已經有所回落,再加上凡是跟古沾點邊的東西,幾乎都已經被人們搜刮幹凈,因此古董生意也並不是很好做。所以,潘家園的老店固然很多,悄然轉手的新店也不在少數。

李逸帶著谷楓兩人在市場裏隨意的溜達了幾步,就給他發現了一家新開的瓷器店。

上次從香港回來後,他試過那件雙連瓶的瓶蓋,發現並不像他想象中的那麽完美,當時還說有機會再找找,後來事情一多,就放下了,這次既然看到了瓷器店,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本來就是漫無目的的閑轉,看什麽不是看?

這家店不大,而且東西也不多,最少擺出來的不算多。店內的人流量一般,不過李逸三個人一加進來,就稍稍有點嫌擠了。

“你們去那邊坐一會兒,我看看。”

像這種在明處擺有瓷器的店鋪裏,人多的話最好還是小心些,雖然他對兩名保鏢的身手有信心,可是你不撞別人不代表著別人不會撞你,潘家園裏發生什麽事情都有可能,所以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比較好。

安排好谷楓兩人,李逸先是隨便瀏覽了一圈,發現沒有雙連瓶之類的東西後,就開始尋找另外的感興趣的東西。

這家店內,一共有六件貨櫃,其中四件是開敞式的,上邊擺放的一看就是一些產自各地的新瓷、觀賞瓷,李逸沒什麽興趣,但另外兩個安裝了玻璃門的櫃子裏,其中的一件瓷器,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是一件剔花茶壺,壺身、壺蓋、把手和壺嘴部分都很完整,壺身底色以灰白、褐色兩色為主,紋飾是普通的折枝菊紋,但剔花造成的浮雕感特別突出,因此他只是看了幾眼,就示意夥計將東西拿出來細看。

東西一上手,他就認出來這應該是一件北宋磁州窯的剔花茶壺,如果是真品,雖然售價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在磁州窯一系中,這件絕對應該算得上是一件重器。

在這裏遇到真品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是老仿,以這件瓷器的仿制水平和品相,也是一件具有相當價值的收藏良品。

磁州窯是我國宋元明時期北方最著名和最大的民間窯系,窯址位於現在的北河鄲邯一帶,古代稱為磁州,故名磁州窯。

古磁州是華夏陶器的發祥地之一,兩晉南北朝時,作為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磁州的陶冶技術也日趨成熟,並最終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

宋代是磁州窯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瓷器的燒造很有特點,窯的品種也很多,有白地黑花、剔花、畫花、刻花白瓷、黑瓷等,以白釉釉下黑花最具特色。

磁州窯作為當時最出名的民窯,其所產瓷器的紋飾,因為沒有太多的束縛,因而大多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民間色彩非常濃郁。

具體到這件剔花提壺,胎釉較粗,風格樸拙粗獷,自然流暢,紋飾線條幹凈利落,色彩對比清晰強烈,浮雕效果明顯,雖是一件仿品,但同時也是一件精品,因而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這件瓷器無款,即便有款多半也會仿宋,因此李逸只能從一些細節和包漿上來判斷仿制年代。

仔細的看了幾遍,他的眉頭便皺了起來,運氣不會這麽好吧?隨便挑一件,就挑到了一件復火做舊的高仿瓷器?

復火是一種足以做出以假亂真的仿古瓷的一種作假手法,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將殘缺的舊器(殘缺部位比較小,一般是沖或者磕口)的殘缺部分修補好,然後再放入窯中重新燒制,出窯後瓷器完整無缺,再經過做舊,價格便可提升數倍乃至數十倍。

第二種則是將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再加上其他礦石原料,做坯燒胎,然後將老料的新胎做舊進行仿制。

這件復火的剔花提壺不但復火工藝完美,而且後期做舊的手法也非常高明,應該是使用了某種秘而不宣的中藥配方,而且處理後還放置了不少時間進行沉澱。

瓷器做舊的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後期,做舊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為主。主要是通過打磨或者腐蝕新瓷釉面,然後再用泥水滲透,造成出土的效果。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群體對於品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舊手法進入了第二階段,以仿傳世品的特征為主。

傳世品由於保護得當,一般不會出現出土器物那種較大程度的釉面破損現象。此時,中低档次的仿品出於節約成本的目的,往往會采用在釉面上塗抹高錳酸鉀來制造效果。而一些高档仿古瓷則會采用中藥浸泡的方式制造出老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