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下拍賣(第2/2頁)

接下來的拍品卻是一件重寶,晚清時期的珍珠配珊瑚碧璽翡翠朝珠。

清朝皇帝篤信佛教,凡帝後、王公大臣、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員,穿朝服和吉服時,均需佩戴朝珠,而且朝珠的佩戴等級森嚴,不容違反。

東珠朝珠是帝後專用,諸王、一品大臣佩戴珊瑚朝珠,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佩戴雜寶朝珠,這一串就是雜寶朝珠。

這串朝珠上的珍珠是東珠,從品相來看,保存的相當完好。珍珠一般保存不過百年就會出現皸裂、泛黃等老化現象,但因為東珠即便是新珠也偏暈黃,所以這朝珠上的珠子看起來並不顯得那麽老舊,而且,最關鍵的是每粒珠子都差不多,沒有出現那種部分偏黃、部分卻偏白的現象,證明中間沒有換過珠子。

朝珠的分珠是珊瑚質地,紀念則是碧璽圓珠,另外還墜有兩片翡翠玉片,只是其中的紀念應該是後來更換過。

不過這點瑕疵並不影響這串朝珠的價值,因為朝珠的串繩會經常更換,所以只要其主體東珠沒問題,這件朝珠就可以認定為真品。

朝珠的起拍價為三十萬,競爭非常激烈,甚至連徐淩都追了幾輪,最後的成交價竟高達八十萬,這在地下拍賣中是很少遇到的。

第三件、第四件拍品都很普通,第五件拍品則讓李逸都起了一爭的心思。

這是一本宋刻本的古籍殘本,沒有封面封底,只有區區七頁,看內容應該是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所書《醴泉銘》碑拓的北宋刻本,如果完整,堪稱價值連城。

在古籍善本市場上,宋刻本無疑是皇冠上的鉆石。據統計,今天在整個華夏所能找到的宋刻本,總量不會超過1200部,其中大多數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於各級博物館,遺失民間的極少。

因此,拍賣會上一旦出現宋刻本,絕對會引起激烈的爭奪。李逸記得11年拍出的南宋刻本《钜宋廣韻》,雖僅只五卷,成交價卻達到了三千多萬!

這幾頁殘頁也是寶貝!

《醴泉銘》殘頁的起拍價是4萬元,經過多番爭奪,李逸最後以118000元拿下。

“五件裏邊就出了兩件少見的精品,看來為了今天這場拍賣,王老九是下了點工夫啊。”

譚默軒慨嘆一聲,掃視了一圈參加拍賣的眾人,發現經過這兩場比之以往要激烈的多的競拍後,大多數人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恒園地產的王慶武,坐直了身子後,那魁梧的胖大塊頭,竟遮的身後那個身材矮小的小老頭看不清拍賣台,不得已換了位置。

第六第七件東西都是平常,第八件據說是出自一座古寺的造像佛頭更是直接流拍,王老九皺了皺眉頭,喊過王小六吩咐了幾句,然後拍拍巴掌,高聲道:

“看來大家今天興致很高,那我幹脆也湊個熱鬧,把原來準備下次拍賣壓軸的東西拿出來,考考各位的眼力!”

一聽到接下來出場的竟是下次拍賣的壓軸物件,台下眾人的情緒立馬提了起來,紛紛伸長脖子朝著台上看去。

不多時,王小六從臥室走了出來,將一幅卷軸交到了王老九的手上。

書畫?台下眾人的眼睛不由一亮,隨之也深深的警惕起來。

書畫類鑒定的難度頗高,尤其是古書畫。鑒定的難點不在新仿,而是究竟該如何區分老仿和真跡。

早在古代,造假者就比比皆是,而且技藝高超。在這些造假者中,有些並不具有功利性目的,純粹就是為了向名家致敬學習,近代張大千仿石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有的則不同,他們純粹是為了追逐利益,挖空心思進行書畫偽造和改造,花樣層出不窮,在唐代張懷瑾《書斷》中就有“買王得羊”的記述,指的就是本來想買王獻之的字,最後到手的卻是羊欣的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