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鏟地皮(第2/2頁)

龍哥點點頭,沒有說話,不一會兒,兩人又站在了另一家的門口。

這家東西比較多,有三個白瓷碗,還有一件青花的盤子和一個筆架山。

李逸先看筆架山,確實是山字造型,三個凸起仿佛短粗的手指,看起來有點古拙的感覺。釉色呈青白色,和他看過的龍泉窯粉青瓷器圖片有點像,而且釉色很明艷,足底無款。

用左手輕輕一碰,李逸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注漿做舊的東西。

再看白瓷碗,白瓷是中國傳統瓷器分類,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中的一種。華夏歷代均有白瓷,最早可追溯到東漢。其中最出名的為宋代定窯的白瓷。

三個白瓷碗形狀差不多,應該是同批燒制的,但其中兩個碗口都不太圓,即便是古董也屬殘次品。李逸隨便看了兩眼後就用鑒靈牌直接鑒定,果然,做假手法一樣,注漿。

這幾件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剩下的青花盤李逸已經沒了興趣,但出於謹慎還是用左手碰了一下,果然,一路貨色。

出門龍哥照例問了一句,李逸懶得多說,直接就是兩個字,假的!

“說挖出古墓的就是剛才那家,村頭我三叔是他家親大爺,所以有一件,還有就是他的父母家,我領人去看過,一個大青花的瓶子。如果這幾件都是假的,那件估計也是,你還看不看?”

李逸琢磨著既然來都來了,還是看看吧,看假貨也是一種學習手段,而且這家注漿做舊的手藝都還不錯,每件瓷器的釉面顏色都比較鮮亮,又沒有明顯的火光,看來應該是老手。

這家的父母家距離的也不遠,李逸他們走了沒兩分鐘就來到了一家稍顯破落的院子門前。

這家拿出來的東西果真和龍哥說的一樣,是一件青花梅瓶,不過這次還多了一件東西,一個黑不溜秋的比雞蛋稍大點的石塊。

梅瓶李逸沒過多注意,只是過了一下手,那個黑不溜秋的東西他倒是多問了兩句。

“這個是什麽?”

“一個老朋友送的,說是老蜜蠟,沒保養好,你要是看上的話隨便給點就行。”

“老蜜蠟?”

李逸這一段時間都在苦記歷年的拍賣年鑒,因為有鑒靈牌在手,他不愁認不出東西,但是東西認出來了也依然有可能上當,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不了解市場價格了,所以他在惡補這一課。

他記得,大概是三年前,香港曾拍出一件清朝的老蜜蠟吊墜,十幾克的重量,價格卻達到了二十多萬港幣,而且一些如伊朗、阿富汗、緬甸等地出產的珍貴蜜蠟,價格甚至能達到等重黃金的數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