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相思賦予誰》(第2/2頁)

《相思賦予誰》還在播放著,接下來他拿起宋卿交給他的折扇,在四季變化的大熒幕前,跳了一曲扇子舞。

楊安在春天擡頭望天,在夏天遮頭淺笑,在秋天彎腰拾起,在冬天靜默看著漫天飄舞的雪花。

央視舞台提供了最精美的道具配合,春日清風,花瓣雨,雪花片,紅葉,將舞台打造得詩情畫意,最終,隨著《相思賦予誰》的音樂聲,舞台逐漸沉下去。

藝術要經歷漫長時間的洗禮,如同春夏秋冬這樣不斷輪回著,卻永遠不死。

藝術必須在人與人的傳承中存活下來,人的一生,是需要藝術陪伴才完整,才有詩情畫意。

觀眾們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個小品,許多人是含著眼淚看完,心中激蕩,有千言萬語需要抒發出來。

網絡成為響應速度最快的媒體,好多在電視機前哭成淚人兒的觀眾擦幹眼淚,想要第一時間表達對這部小品的喜愛。

“我家除了我弟弟在書房打遊戲之外,其他人都哭了!尤其是我爺爺奶奶,他們哭得最厲害!他們說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

“這是今年春晚最讓我回味感動的節目!我是含著淚看完的,從來沒有一個節目讓我產生那麽多反思,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喜歡這些傳統藝術,只能說時代變了啊,我們變老了啊!”

“請大家別弄錯了,這不是煽情,這是對自身以及社會環境的思考,因為楊安一直在身體力行。宋卿說的好,繼續做下去吧,不要管其他人的非議!加油楊安!”

“現代生活節奏快,國粹沒落很正常,就是看了之後覺得很不甘心,很心疼楊安,他像唐吉可德一樣挑戰著整個大環境,卻沒多少人理解,沒人願意助他一臂之力!”

“近五十年來,中國消失了兩百多個曲種,大量的傳統手藝好多都消亡了。現在是一個全民看臉的時代,年輕人只要長得好看,整的漂亮,敢說敢露敢脫就可以當明星,誰還能沉下心來去學那些傳統老東西?悲哀,嗟嘆,卻又無奈……”

“一聲嘆息,希望社會上多一些像楊安這樣堅持的人。大贊《梨之園》,大愛最後那首歌《相思賦予誰》!”

網友們絕大部分都是感動而感慨,但仍然有許多人表示不喜歡,看不懂,甚至指責楊安太煽情。

“最討厭這種說教節目了!有沒有他楊安,藝術都能一樣傳承下去,還需要他出頭?”

“為什麽我們南方人都表示看不懂這個小品,沒共鳴?我們一家四代人都對京劇快板不感興趣,那什麽大鼓的聽都沒聽說過,也就相聲知道一點。”

“竟整些虛的!你跪地上就能改變大環境?光說不做假本事!”

“樓上別瞎說,楊安雖然不是曲藝科班出身,但他一直在做推廣曲藝的事情,《歡樂喜劇人》中就推廣了國術和相聲,他是真的有在努力。我不爽是因為,期盼了半個月,我想聽他說群口相聲啊!誰知道他弄個這麽煽情的小品出來,我原本高高興興,現在卻看哭了!”

網上有爭議是正常的,一個作品當然會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只要是正常討論,有理有據,都可以理解,至於一句話無腦噴的人,自動無視好了。

普通觀眾或許一開始只看到表面,說出自己的第一感觸。

而在曲藝界內行人眼中,就是另外一番情懷了。

昆曲,老腔,琴書,彈詞,不知道有多少小眾曲藝的演藝家看到《梨之園》這個小品後,激動地好久不能平復情緒。

邱九靈在看到楊安那一跪之後,心裏萬分觸動,眼角也濕潤起來。

他想起李乾坤說的話,如果我們這些老家夥們都死了,後面又沒有年輕人傳承的話,用不了幾年,相聲這門藝術絕對玩完,最多也就是據守在中京和北津一角,苟延殘喘,一直等到沒人願意從事這一行,然後徹底消亡。

春晚副導演湯順發表一篇長文微博,評論道:“浮躁的並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整個社會。當我們不斷學習眾多新事物,追趕新潮流的時候,還有多少人關注過這些歷史文化瑰寶?當我們在浮躁中迷失了本性時,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精神金玉卻被埋在黃土裏,逐漸被人遺忘,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楊安在一開始拿出這個本子時,我就知道,他是真心實意為傳統藝術搖旗呐喊,振臂高呼,所以我們必須讓全國人民都聽見他的聲音。而且我相信,藝術永遠不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