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毛公鼎(第2/2頁)

而且這只寶貝可不光是被泡沫塑料包裹的嚴嚴實實,在他的周圍還塞滿了各種減震泡沫,用來固定和緩震。

他伸手把這只寶貝從木頭箱子裏給提了出來,這只寶貝雖然看起來器型不小,可其實分量並不重。

他把這寶貝提出來之後,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地上,然後拿出了一把裁紙刀,小心翼翼的開始割掉這寶貝外面那包裹的裏三層,玩三層的旗袍塑料。

很快就把這些外包裝給拆掉了,裏面的寶貝這才露出了真身,赫然是一只做工精美的青銅大鼎……

這尼瑪可是國之重器啊!要知道鼎這樣的東西,在商周秦漢時期可是特別盛行的,畢竟那時候剛好是中國的青銅時代,而這種青銅鼎,一般都是國祚的象征,只有皇宮裏才能有,其他人家裏如果有,除非是你的官身級別夠的,否則那就必將視為謀逆!

而在現代中國的古玩管理規定裏,就明文規定了,禁止任何形式的青銅器在市面上流通的規定,你要是玩了,收藏,或者買賣了這東西,那就是犯法。

雖然這個規定,一般官家都是睜一眼,閉一眼,民不舉官不究,但一旦要是有人舉報,被人抓個現行的話,那就是罪加一等。

所以現在很多富豪,哪怕是在社會上有名有地位,也只敢偷偷的玩玩這東西,卻從來不敢拿出來公然示眾的。

這只鼎的鼎高大概有五十多公分,口徑也差不多有五十公分左右,圓形,兩只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大氣磅礴,光是看造型,就能知道肯定是皇家用物。

最關鍵是這只鼎的內不,還刻有銘文,金沐晨大概掃了一眼,這銘文居然長達四百九十九字。

字體很是奇特,他也不知道這些銘文到底寫的都是些什麽,但是他卻知道這只鼎的來歷,因為以前他在古董雜志上看到過,專門介紹台北故宮的這只毛公鼎的介紹。

根據史學家們的研究,這只鼎內的銘文,記載的應該是:當年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春秋時代,這鼎內的銘文,可被很多當時的名仕譽為“抵得一篇尚書”的價值。

這些銘文的行書風格,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

這樣一來,有了這麽多特殊成色的加層,這只毛公鼎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不光是一件厚重的歷史文物,而且還有相當高的考古價值,至於藝術價值,那就更不用了,那個年代,哪怕是周王朝時期的青銅器都做的精美無比,用的鑄造工藝,很多擁有現代加工手藝的現代小作坊,都仿制不來。

這只毛公鼎,可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再加上它皇家用物的出身,價值更是根本就沒法估量,絕對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這也是當年KMT從大陸轉進台灣之後,從大陸帶走的最重要的一件文物之一。

在現在還被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與那只肉形石,還有翠玉白菜一起列為鎮館三寶之一,其實如果真要說起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這只毛公鼎的價值,要甩那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八條街不止,這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呢。

這見都見著了,那就啥也別說了,這只寶貝,無論如何金沐晨都不願意讓它再繼續淪落海外了。

別說被灣灣那幫大逆不道的畜生們保存,就是讓這件寶貝在日本這個鬼島上亮相,給那幫日本雜碎看看,他都不願意。

這幫日本鬼子,當年禍害我們中國的國寶還少嗎?

光是現在,他們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裏,就存放著多少當年從我們中國搶來的國寶呢?

有哪些就足夠你們這幫日本雜碎看的了,這只毛公鼎,你們就算了吧,你們沒那眼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