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灣灣故博的鎮館三寶(第2/2頁)

在這款肉形石南渡台灣之後,國內的很多考古專家都曾經是拍安氣竭,因為在那之後,國內就再也沒有這樣的肉形奇石了。

直到最近十幾年,人們在粵西省的柳州市附近,又發現了一座奇石礦,這座奇石礦裏也出產了不少精致肉形石。

只不過這裏的肉形石形成的本質,並不是和那塊故宮的肉形石一樣,故宮的肉形石是屬於瑪瑙石的變種,本身就是比較珍貴的石頭品種,甚至是屬於上等黃玉的一種。

而粵西柳州發現的肉形石,則是矽質巖產生的變質巖,從石頭的本質上來說,就不及內蒙出產的這塊。

所以後來粵西出產的這些肉形石,幹脆就被起名叫做是豬肉石,不過因為數量稀少,再加上礦坑很快就被采掘一空,所以現在市場上的價值也是相當之高。

但是和故宮那塊肉形石比起來,還是要缺乏底氣,最關鍵是缺乏歷史底蘊。

將這塊故宮的肉形石收好之後,金沐晨繼續往旁邊翻找,果然就在那上面一層泡沫球的旁邊,就又好處一件用氣泡塑料包裹著的小包。

不過這個小包裹,可要比之前那個肉形石的包裹大許多,大概能有二十公分長,十公分寬,五公分厚左右。

他伸手扯開了這件包裹外面的氣泡塑料,裏面的珍品露出了真容,這麽一看他又是忍不住常常的吸了口涼氣。

這特麽的好東西,真是想不懂,這幫灣灣的腦子到底裏面裝的都是什麽,難不成都是屎嗎?

這麽好的東西,落到他們手中,真特麽的事暴殄天物了,那幫KMT的蠢貨,怎麽就能把這些寶貝,交給這些夷狄之輩呢?

這些該死的日本雜種,居然能竊據我中華之大寶,真是老天不開眼啊,不過今天終於是讓自己有機會把這些寶貝全都收回來了。

這件寶貝,是下白上綠,通體油潤,看起來是精靈剔透,正是一顆惟妙惟肖的翠玉白菜。

這翠玉白菜在中國清代晚期的文物歷史上名頭可著實的不小,據說這件寶貝原本是擺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宮裏的,而那永和宮則是光緒皇帝的寵妃謹妃的寢宮。

而這件翠玉白菜據說,就是謹妃當年的嫁妝!

這翠玉白菜的雕刻風格,在清代晚期的時候非常流行,不光是皇家喜歡,就是民間也非常喜歡,所以當時就有文玩商人專門從緬甸進口這樣的玉石,運送回來雕刻成精美的翠玉白菜來販賣。

不過因為翠玉白菜一般個頭都比較大,而且因為太顯眼,在那之後,中國又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時期,所以當年做成的翠玉白菜,能夠完整保存至今的,幾乎沒有幾件。

即便是有,也都被藏家們收藏在自己的珍藏密室裏,輕易不會拿出來示人的。

而這些翠玉白菜當中,名氣最大的就要數被保存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裏這件翠玉白菜了。

這件翠玉白菜原本就是光緒皇帝的謹妃的嫁妝,後來清皇室被逼退位之後,這件翠玉白菜也沒能帶走,就留在了紫禁城。

後來日本人占領了北京,從紫禁城裏把這件翠玉白菜搶走,帶到了日本,再到後來日本戰敗,這件翠玉白菜又被KMT的人從日本給要了回來,之後就放在故宮博物院。

不過在1948年的時候,KMT的人感覺自己在大陸的統治是大勢已去,索性就幹脆把故宮博物院的寶貝擄掠了不少都運去了台灣。

再到後來,這些寶貝就一直留在了台灣,到現在這件翠玉白菜就更是和之前的那塊肉形石一樣,成為了台灣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之一。

今次這幫認賊作父的日本余孽,居然妄圖霸占我們的寶島,然後去跪舔日美兩國,這些畜生,他們根本就不配在擁有我們的國寶。

為了討好日本,他們這次下了血本,把鎮館三寶居然全都拿了出來日本展覽,這就剛好便宜了金沐晨,省了老子去台灣親自“收賬”的力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