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雪舟式畫作(第2/2頁)

果然這幅畫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仔細一看,和中國的潑墨山水畫差不多,但是如果細看的話,就能夠品味出兩個國家這山水畫裏不同的意境。

中國的潑墨山水畫,講究的是一個意境,主要想要表述的是一種寧靜致遠,安然悟道的精神,更多的是文人寄情山水的那種情懷。

這樣的情懷,在這日本雪舟式的畫作中也一樣能看見,只不過卻不見了中國山水畫裏的那種寧靜致遠,反而更多出來的是一種筆力欲透的機鋒。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這些日本的山水畫畫家,好像並不是真的想要遠離俗世,寄情山水,而更多的好像是表達一種自己寄情山水的無奈。

難怪日本人會把自己國家這些畫家畫的山水畫,叫做破墨山水畫呢,光是看著筆力欲透的架勢,就和中國山水畫裏那種輕描淡寫的意境有著很大的不同。

不過這些日本人好像有些用力過猛了呢!

金沐晨心裏暗暗的想到,不過最後卻依舊是沒有手下留情,把這幅日本國寶收入了囊中。

這雪舟式的霧舟圖,可是雪舟式為數不多的傳世佳品,整個日本,現在能存世的雪舟式的畫作,扒拉扒拉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雖然這幅畫,並不是雪舟式裏那大名鼎鼎的雪舟等楊的畫作,但只要署上雪舟式的名字,那就不得了啊!

更何況這雪舟式的畫作,可是號稱大和繪的鼻祖呢!

光是聽到這大和繪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就明白了,這肯定又是那些日本人為了搞民主自尊,自傲,所以才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

這麽想,還真就沒錯。

要知道日本真正的文明開化,其實應該是從公元七世紀左右,接觸隋唐文化開始,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大量的向唐朝派出遣唐使,從唐朝學習了大量的文化知識之後,日本才開始向近現代文明開始轉化。

這個過程中,日本人從中國學去了很多東西,不光是政治制度,還有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就連文字,和藝術,也是這段時間日本人主要像中國學習的要點。

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繪畫藝術,開始傳輸到了日本。

而日本人在這之後的幾百年時間裏,其實都是一直沿襲著從唐朝當時學去的書法和繪畫技藝,在傳襲著他們的文化,這段時間他們主要的精力,大多都放在了學習和模仿階段,並沒有什麽自己的創新。

尤其是在繪畫方面,在雪舟式出現之前,他們幾乎都是在按照當年從唐朝學習的方法,在繪畫。

雖然也創作了不少帶有日本風情的作品,但其實也都是換湯不換藥,除了把畫面裏的內容,變成了日本人和日本的景色之外,在繪畫的精髓,也就是想要體現出來的精神等方面,並沒有什麽突破。

所以後來日本的藝術家,管那個時代的作品,都叫做唐風作。

意思就是完全模仿唐朝繪畫風格和技巧的作品。

而這樣的情形,知道雪舟式的出現,才算有了重大的突破。

這雪舟式,其實並不是一個單獨的人名,如果仔細說,這應該算是一個日本繪畫的流派。

而且更確切點來說,這應該是當時的一個寺廟的名稱,當時這座寺廟就叫做雪舟寺,而之所以這麽叫,是因為這座寺廟的歷代主持,發號都叫雪舟。

而且這座寺廟的歷代主持,還都是繪畫的高手,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這種唐風作的畫作,而他們的畫作,和以往的唐風作又有著那麽一些不同的意境。

主要也是因為這些主持,大多年輕的時候都是武士或者浪人出身,最後或者因為政治原因,或者是因為躲避仇殺等等原因,這才遁入空門,寄情繪畫。

所以他們的作品,大多都帶著一些激揚昂藏的味道,這就和以往唐風作裏所主要傳遞的寧靜致遠的意味不同了,隨著這樣的作品,越來越符合日本人的審美,這樣的畫也就開始越來越流行。

而雪舟式的名頭也就越來越響亮,最後更是足足影響了日本繪畫界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