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兩件國寶(第2/2頁)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只唐三彩雙龍耳瓶,才沒能被評為日本國寶。

不過對於有著那雙能夠分辨珠光寶氣的黃金眼,並且經驗豐富的金沐晨而言,當他看到這只雙龍耳瓶身上不斷閃爍的那一道道醇厚貴氣和那皇家禦用的黃色光芒之後,他就已經斷定,這瓶子肯定是從某個唐朝皇帝的墳墓裏挖出來的。

當然這個答案,他肯定是埋藏在自己心裏,並不會說出去的,要說也要等這只瓶子到手之後,然後低調一段時間,時機成熟之後再說。

看完了這只雙龍耳瓶,然後他有來到了那只漂亮的白銅風磨海硯紋鏡的前面,這只鏡子的身份可相當不一般。

因為這只紫銅風磨海硯紋鏡可是被日本人評為日本國寶的,八件中國頂尖文物中的一件。

這只海硯紋銅鏡之所以被評為日本國寶,就因為這只銅鏡,經過專家鑒定,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唐太宗的愛妃,長孫皇後的愛物。

據史料記載,這枚銅鏡,是當年長孫皇後過三十歲生日的時候,李世民專門找人給她定制的禮物。

鏡子的正面就不說了,即便是在一千多年後的現在,依舊是光滑平整,纖毫畢現。

而背面則是雕刻著四座對稱的仙山,仙山的中間是一個法門鎮,其他的空隙處,全都是各種各樣漂亮的海硯紋。

據傳當年李世民打造這枚銅鏡的寓意,就是希望他的長孫皇後,能夠健康永享,仙顏永駐,希望這枚銅鏡能夠給長孫皇後帶來好運。

只可惜他的願望是美好的,可現實卻也是殘酷的,最後這個長孫皇後還是沒能活到四十歲,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就駕鶴西去了。

後來唐朝衰落,軍閥割據,長安城更是幾經烽火,李世民的墓葬也沒能好到哪裏去,被人挖了不知道多少次。

這只銅鏡也就在那時候流落到了民間,然後一直在民間流傳,直到清朝,才被收入了皇宮禦藏起來。

可是清朝後期,國力衰弱,皇室也自保無能,很多當年的皇家禦寶也紛紛流入到了民間。

最後這只銅鏡,是被日本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給帶回到了日本,後來捐給了東京國立博物館。

而說起這山中商會,和山中定次郎,對日本人來說,他是個國民英雄,可是對中國人來說,那這個山中定次郎,完全就特麽是一個打著商人旗號的小偷,強盜,文物販子。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這山中商會一度活躍於京城,津門一代,專門和滿清的遺老遺少們打交道,主要就是收購這幫滿清遺老遺少手裏的寶貝。

強買強賣那是稀松平常,如果碰上硬骨頭,那就動用非常手段,反正名聲是壞透了。

而且後來還把觸角,深入到了秦西一代,專門在那邊偷盜那邊的古代佛像,和其他的文物,反正是臭名昭著的那種。

這東京國立博物館裏有不少石佛,石像什麽的,就都是這孫子給倒騰過來的。

反正丫就是日本強盜在當年的一個縮影,正是因為當年有無數像這山中定次郎這樣的王八蛋,這才有了今天這東洋館裏號稱十萬的中國文物的館藏。

看完了這只銅鏡,金沐晨已經沒什麽心情在繼續往下看這些唐朝的文物了,而是轉身往後面一個展廳裏走去。

而這個展廳就是從宋朝開始一直到元明清結束了,而這個展廳裏主要展示的寶貝,就是日本人從中國搜刮擄掠來的瓷器。

而這個展廳也是東洋館裏的重中之重,哪怕前面的唐朝主題的展館是日本考古學家們最喜歡的,但要說珍貴,那肯定是這個展示瓷器的展廳才是這博物館裏當之無愧最珍貴的。

和中國人一樣,日本分非常的喜歡陶瓷,尤其是元代以前的陶瓷,說白了就是宋瓷,因為宋瓷對日本的影像非常的深遠,甚至可以說和唐代的文化輸入對日本的影像比起來是不遑多讓。

如果說唐朝的文化輸入,讓日本人奠定了文化的基礎,而宋代的瓷器輸入,則可以說徹底的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