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痕都斯坦玉器(第2/2頁)

瓶子的形狀也都接近中國古代,西域風情的瓶子的器型,不過通過這些瓶子,就能看出這個類型的玉器,和咱們中國制造玉器最大的不同之處。

咱們中國古代制造的玉器,一般都特別講究素雅,也就是說這玉器,哪怕也是用來雕刻了杯碗盤碟這樣的實用器,但是除了會用雜色玉,或者是在玉器上留皮之外,其他就只是靠琢玉師傅的雕工技巧,以及雕刻出來的花紋來裝飾了,不會再采用其他的裝飾了。

而這些瓶子卻並不是這樣,這些瓶子瓶身上就帶有不少西番蓮,和紹良花的圖案,然後在一些重要的花瓣中間的位置,居然還特麽的有紅、綠、黃、藍等各色寶石鑲嵌期間。

而且還不止這些,在花紋的一些重點紋飾線條上,居然還掐了金線,在瓶子的口沿上還鑲有金邊,這樣的裝飾,可真是讓金沐晨開了眼界了。

光是看到這,基本就可以斷定,這肯定不是咱們中國特色的玉器了。

當然這樣的玉器,也不能說和咱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說起來咱們中國人玩玉,絕對可以說是從老祖宗誕生文明的時代就開始玩起的,比如在中華大地上最早的紅山文化開始,那時候出土的文物裏就有紅山古玉。

而到了後來黃河文明粉墨登場之後,那時候無論是夏代,商代,還是春秋戰國時期,都曾有出土過同時期古玉器的文物。

而到了漢朝時期,咱們老祖宗玩玉,終於是玩出了一個新的高峰。

漢朝上至帝皇,下至普通的百姓,就沒幾個不喜歡玉的,但凡有點身份地位的人,在死了之後,都會陪葬一些玉器。

窮一點的,就在嘴巴裏,或者PY裏塞上一塊玉,有錢有權,身份地位夠格的,那更是要穿著金縷衣下葬。

而漢朝之後,雖然咱們中國進入了一段戰亂時期,可是愛玩玉的習慣也一直不曾丟下。

到了唐朝,宋朝時期,玩玉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哪怕是到了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朝代的時候,即便是蒙古人都深受咱們的影像,愛上了玩玉。

當時蒙古的貴族很多都喜歡隨身佩戴玉飾品,出嫁姑娘的時候,那更是要給姑娘們身上帶上一串玉珠子。

到了明清時代,隨著國家版圖的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玩玉的文化更是得到了興盛發展,終於到那位玉癡皇帝出現的時候,咱們中國人玩玉是玩到了一個最高的巔峰時期。

所以現在在古董市場上,乾隆皇帝時期的玉器,那肯定是最值錢的。

哪怕有所謂的漢八刀玉器,或者漢代的金縷衣那樣的寶貝,又或者是紅山古玉都價值不菲,有一些精品的價格,更是可以和乾隆時期的玉器叫板,但前兩個時代的玉器代表,價格之所以高,那是因為他們身上具備更多的考古價值,而如果說到藝術價值,那還真就沒辦法和乾隆時期的玉器相提並論。

而正因為這位乾隆皇帝喜歡玉器,所以在他統治的時代,不光是中國國內的琢玉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甚至連帶著一些周邊地區也開始誕生了琢玉的產業。

就比如在當時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西部的地區,就因為福康安曾經打穿過喜馬拉雅山的緣故,暢通了當地的上路,而誕生了一種專供中國皇帝的玉器。

也就是後來被乾隆皇帝前前後後一共題詩了二十幾首的,痕都斯坦玉器!

這種玉器,說白了就是伊斯蘭風格的玉器。

因為東西方審美情趣的不同,在西方人眼裏,玉石根本就算不上什麽精美的寶石,所以盡管和西方人接觸爭鬥了那麽多年,但是在伊斯蘭世界,最早並沒有玉器這東西誕生。

哪怕是和唐朝文化交流最多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在清朝的時候,這種狀況卻發生了改變,尤其是福康安率軍打穿了喜馬拉雅山,一路打到尼泊爾之後,他這一行可不光是為清政府穩定了對西藏的統治權,最關鍵還是打通了和中亞地區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