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兩尊佛像(第2/2頁)

不過同樣是因為戰亂的緣故,最早飛鳥時期,和白鳳時期的日本古董佛像,能夠完好的保存到先進的數量,已經不多了,除了日本的幾大著名寺廟裏,還有一些特別大型的佛像有保存到現在之外,那些小型的銅佛造像,已經基本全都毀於後來的戰亂了。

倒是後來鐮倉時代,以及再往後的平安時期的銅佛像保存到如今的不在少數,不過這兩個時代開始的銅佛像,幾乎大多都是那種純日本特色的佛像,就是那種普通人造型的,佛像莊嚴的那種到並不多見。

而眼前這兩只佛像,一眼看去,就絕對不是典型的日本鐮倉時代,和後面平安時代的銅佛造像,光是從外型上看著區別就有很多。

這兩尊佛像,一尊是銅佛站相,一尊是銅佛坐像。

站相大概能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肩寬大概能有三十多公分的樣子,佛像的面部造型飽滿,法相莊嚴,頭上還有發髻。

雙手一手微微高擡,和身體大概成四十五度的傾斜角,這手食指伸開指天,中指彎曲,但並沒有和掌心並攏,正式佛教中大名鼎鼎的無畏印。

而左手則是向下四十五度貼身,無名指和小指去向掌心,食指和中指並攏,正是在施展大名鼎鼎的與願印。

佛像的造型略微嚴肅,雖然背面上沒有大蓮瓣狀的光背,外形卻依舊迂緩有力,身上穿著的是褒衣裹博帶式的大衣,衣領凸起,大衣正面衣紋成V型階梯狀造型,起伏深刻,大衣下側兩端的下擺,向兩側微微的揚起,立體感超強。

這尊佛像無論怎麽看都非是凡品,更何況這佛像上面不斷閃現的各種珠光寶氣。

那種強烈的青光,雖然顏色很強,但卻並不刺眼,很是符合那種佛教古董的特色,很是柔和舒服。

另外一尊銅佛坐像,大概能有三十公分高,十五公分寬左右。

這尊佛像和前面那尊一樣,都是沒有後面的光背,頭上也同樣梳有發髻,不過這發髻梳的卻老高,支出來大概七八公分的樣子,看造型和傳統的中國銅佛造像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這尊佛像和前面的一樣,坐在那裏寶相莊嚴,同樣也是雙手結印,不過這次結出來的佛印,金沐晨卻並不認識,這倒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尊佛像身上所穿的衣服,和前面那一尊佛像非常類似,不過不同的是,這尊佛像的胸前卻帶有一串佛珠。

而且上身的衣服不像前邊的那尊站相那樣,是V型領,這次的這尊佛像是U型領口,倒也和前面那尊佛像有了那麽一點區分。

兩尊佛像身上珠光寶氣閃現不斷,一看就是上年頭的好東西了,和其他的那些造假做舊的銅像混在一起,如果不仔細看的話,還真就沒那麽容易分辨出來。

哪怕是專精這東西的人士,如果要不仔細看的話,肯定也很難能把這兩尊精品,和邊上那些仿品區分開來。

雖然那些仿品大多是粗制濫造的家夥,樣式很誇張,但畢竟數量眾多,把這麽兩件精品,往那些仿品堆裏一丟,如果不仔細找的話,真的很難能把他們和其他的家夥區分開來。

也多虧了金沐晨那雙黃金眼,要不然想要發現這麽兩尊與眾不同的佛像,還真就不是那麽容易。

金沐晨來到了這個攤位前,然後開始裝模作樣的掃視了起來,不過那些擺放在攤位上的銅燈籠,根本就不是他留意的重點,他的重點可全都放到那兩尊銅像上面了。

而他這麽一站就有半個鐘頭,一直站在他身邊的渡邊已經有點等的不耐煩了,渡邊比較喜歡瓷器,對於銅器這樣的東西,研究到時不多。

更何況這攤位上擺放的東西,除了那些銅燈籠之外,他認為全都是高仿的假貨,工藝品,畢竟他對佛像根本就沒設麽研究。

但是金沐晨不開口說走,他也不好意思出聲,看金沐晨看的入神,他索性一揮手,是以一直站在後面的攤主,走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