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國恨家仇(第2/2頁)

而後來北宋朝廷滅亡之後,大量的工人逃到了南方,帶去了現金的制瓷工藝,這才造就了後來瓷都的發展和輝煌,順帶著在閩南省也誕生了幾個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的瓷窯。

比如盛產白瓷的泉州窯,還有這盛產黑釉瓷的建陽窯,就都是那個時候興盛起來的。

這呂正國的先人,顯然就是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遷的制瓷工人之一,後來還在建陽窯那邊參加過這黑釉瓷碗的研發和制造。

這些過往種種,都在呂正國的娓娓道來中,展現在金沐晨的面前。

“其實這黑釉瓷碗,起源應該是起源直贛西省的吉州窯鬥笠碗,當時燒造這種玩主要就是面對普通老百姓和那種幹力氣活的工人的。當時因為南宋經濟已經發展成了出口主導的外向型經濟,而當時出口的最重要的貨物就是瓷器,所以當時制瓷工廠在南方有很多。於是在工廠周邊就開始出現了很多配套的生活區域,比如茶館,飯館等等,而當時因為這些服務行業主要面對的都是那些從窯廠裏上工的粗人,所以這種胎質粗糙堅硬的碗就流行了起來。再到後來鬥茶之風興起,在閩南一帶的建陽窯,就利用這鐘碗的造型,在使用烏泥胎,也就是含鐵量非常高的泥胎來燒制,於是就有了這種黑釉瓷碗的誕生。而這鐘碗因為寒鐵量高,而且燒造的時候不好把控窯溫,再加上各家窯廠燒造這種瓷碗的時間周期也不同,所以就造成這種碗燒出來之後,碗口內部會有各種各樣的誘變。而當時這些誘變,咱們國內的玩瓷行家可是給他們起了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兔毫碗,鷓鴣斑碗,油滴碗等等,後來因為名氣越來越大,還一度被當成貢品,進獻給當時的南宋皇帝呢!”

看來這呂正國還真沒吹牛,他對這曜變天目碗的了解,比金沐晨可真是深刻的多,金沐晨只知道這碗很名貴,可也不知道關於這碗,居然還有這麽多的來歷呢。

“當年我家祖輩就參與燒造過這鐘碗,後來宋朝滅亡之後,這鐘碗也就不流行了,我們家人也沒有在燒造過這鐘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改開之後。在上世紀1970年代末,咱們和日本建了交,那之後不久就有一些日本人來到我家鄉的附近,開始招人四處打聽,還有沒有這種黑釉瓷碗,當時知道這鐘碗的人並不多。但不知道這幫日本人通過什麽手段,就找到了我家門上。那時候我爺爺因為這幫日本友人的到來,還很是高興,結果被這幫日本人忽悠了幾句,就帶著他們去找當年燒造這黑釉瓷碗的老窯,結果那幫日本人找到了老窯之後,還花錢讓我爺爺幫忙挖,我爺爺也不明就裏,就帶著我叔叔和我爸去挖,還真挖出來不少這黑釉瓷碗的碎片,結果那幫日本人沒花幾個錢就把那些碎片都騙走了……”

聽那呂正國說到這裏,金沐晨基本就已經猜到了這故事接下來的結尾了。

老呂家的人拿了日本人給的百十來塊錢還挺高興,畢竟那時候百十來塊錢對他們這樣的人家來說,已經是一筆天大的巨款了。

可哪想到幾年之後,日本人就在各種媒體上公布了,他們國內收藏的曜變天目碗的數量,其中還有幾只是新修復的曜變天目碗。

而日本人這麽一宣傳,這時候咱們中國人才知道,原來咱們中國老祖宗留下的瓷器裏,居然還有一種這樣類型的寶貝。

而那呂正國的爺爺當時也看到了這麽一條消息,在看那報紙上的照片,這才發現那些修復好的曜變天目碗,不正是當年自己帶著兒子們從地下挖出來的嗎?

好嘛?當年日本人騙走這些碎瓷片的時候才不過花了百來塊人民幣,可是現在這些經過修復的曜變天目碗的價格,已經叫到上百萬美元了,可卻依舊是有價無市。

這樣的結果,讓呂家人如何能接受?所以從那時候呂家人和日本人就結下了國恨家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