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大名鼎鼎的“假貨”(第2/2頁)

他就專門讓蘇州的琢玉大師,給自己專門制作了三枚玉璽。

其中就有這兩枚玉璽,不過這兩枚玉璽,並不是主寶,只能算是副寶和引首,至於真正的主寶,則是一枚用和田青玉制成的大型玉璽,同樣刻著“八征耄念之寶”的青玉璽。

那枚玉璽,體型碩大,印面就有12.8厘米見方,比起自己面前這兩枚白玉印章,可要大得多。

平時那枚印章是陳設在宮殿裏面的,而這兩枚小印章,則是乾隆皇帝隨身攜帶的。

而這一套三枚印章之所以這麽有名,完全是因為這三枚印章,可以說是乾隆皇帝退休之後的最愛,和他的那枚“古稀天子之寶”印一樣,經常會印在皇家收藏的各種名家畫作之上。

就比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靄圖卷》,浦海博物館收藏的《柳鴨蘆雁圖卷》,又或者在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所藏郎世寧和中國畫家合繪的《木蘭圖》,等等名家名作之上,都能看到這幅印章留下的題跋。

所以這一套乾隆玉璽在乾隆留下的諸多玉璽當中,名氣非常的不小。

在2009年的時候,在倫敦蘇富比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那枚青玉主寶就呈現現身,本來舉辦方給出的估價,也就是40-60萬英鎊之間的價位,可是最後卻硬生生被一幫中國買家給擡到了四千萬人民幣的價位……

從哪之後,這“八征耄念之寶”就徹底出名了,不管是主寶,還是兩枚副寶和引首,自從那次拍賣之後,市場上關於這套印章的家夥就泛濫成災了。

而這還不是這套印章最早的贗品,這套印章最早的贗品,其實就出現在乾隆朝。

因為當時乾隆皇帝特別喜歡這套印章,所以後來光是乾隆朝,這套印章就曾經被復制過37次,這還是有銘文記錄的……

再後來清廷的一幫子王公貴族也非常喜歡這東西,也開始悄悄摸摸的復制這一套印章,所以有清一朝,這樣的印章,就不知道被復制過多少,至於現代的仿品,那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所以現在市面上流傳的乾隆的玉璽,就屬這套“八征耄念之寶”的仿品最多,所以一般的藏家,對於這麽一套號稱乾隆最愛的珍寶,可是抱著很高的警惕性。

這樣一來,這麽一套乾隆珍寶,出現在這樣一個地下拍賣會,也就不值得那麽大驚小怪了。

這兩枚龍扭印章,是作為本場地下拍賣的壓軸被拿上來的,可見舉辦方對這兩枚龍扭可是報了很高的期望。

可是沒想到,這最後的壓軸拍賣,一開場就冷了場。

拍賣師喊出的起拍底價是三十萬美元,可是等開拍之後,現場足足冷場了半分鐘,也沒人報價。

而之所以會出現在這樣場面的原因很簡單,這兩枚印章的名聲雖然很大,但名聲同樣也很臭,因為這兩件寶貝的贗品實在太多,經常會在各種地下拍賣中出現,甚至在場的競拍者,以前就說不定買過這兩枚印章的假貨。

大家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時候看到這樣兩枚印章,沒有出手的意思也很正常。

雖然這些參與競拍的人,都不一定是中國古董方面的專家,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踴躍的買走那麽多的假貨了。

但是誰讓這一套印章的名聲那麽大,那麽臭呢?

哪怕是中國古董的初學者,都聽說過關於這兩枚印章的傳聞,它們的假貨太多,所以大家誰也不敢輕易出手,哪怕大家都摸不準上面那兩枚到底是真是假。

畢竟起價就是三十萬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大家來參加這樣的地下拍賣,就說明他們本來手頭就不寬裕,所以這時候更是沒人敢輕易的拿出那麽大的一筆錢來賭。

拍賣師尷尬的看著台下,他也沒想到,作為最關鍵的壓軸拍品,居然會遭遇到冷場的局面。

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這壓軸拍品很有可能就要面臨流拍的局面了,這可不是舉辦方想要看到的。

眼看著在最後的截止時間快要到的時候,台下卻依舊沒人舉手報價,拍賣師沮喪的剛想說出這個拍品流拍之前……